当前位置: > 债券>正文

降息不敌半年考核!短端利率持续走高,机构一度担忧“债灾”重现,业内:债市走熊概率低 利空债券的因素

2023-08-24 19:04:28 互联网 未知 债券

降息不敌半年考核!短端利率持续走高,机构一度担忧“债灾”重现,业内:债市走熊概率低

财联社6月19日讯(特约记者 许云峰)6月19日,央行进行8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0%与此前持平。但这一操作并没有影响今日市场利率继续上扬走势,截至上午11时,DR001(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GC001(一天期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7(7天期国债逆回购利率)明显走高,10年期国债利率也回升至央行“降息”之前的12日水平。

其实,早在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市场利率就一路上行,同时债市现券期货普遍下跌,现券交易数据方面,上周五(16日)基金和其他产品类大幅减持债券,分别净减持258亿元和120亿元。

截至19日11时主要回购利率 数据来源:同花顺

截至19日11时十年期国债利率国债期货表现 数据来源:同花顺

债券被大规模减持引发了“债灾”会否再现的讨论和担忧。接受财联社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短端利率走高主要受半年末资金面偏紧影响,债市波动是短期现象,真正走熊甚至重现2023年“债灾”行情的概率很低。

债券收益率上行主要受半年末资金面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19日市场利率除了DR001、DR007、GC001、GC007继续上扬外,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全线上涨,其中FR001(隔夜回购定盘利率)报2.33%,涨31个基点;FR007(7日回购定盘利率)报2.09%,涨14个基点;FR014(14日回购定盘利率)报2.25%,涨30个基点。

债券收益率的上涨在上周四就已开启,6月15日和16日债券收益率出现不同幅度的回升,其中5年高等级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上行8.3bps至3.25%,3年高等级中短票收益率上行5.3bps至2.78%。上周二(13日),央行降息引发了债市波动,降息利好带动债市13日大涨,当日10年国债利率下行4.8bp至2.62%,1年期国债下行幅度小,仅下行1.5bp至1.85%;14日,债市延续降息带来的利好,利率继续小幅回落。综合15日和16日的市场表现,债券收益率走出了“深V”行情。

债券收益率上行引发债市普遍调整的同时,债券也被较大规模地减持,现券交易数据显示,上周五基金和其他产品类大幅减持债券,分别净减持258亿元和120亿元。

就央行“降息”后市场利率回升现象,华东某银行资深债券交易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短端利率与资金价格挂钩,临近半年末,资金价格走高推动短债利率上涨,一般每年半年末和年半都会不同程度出现这一现象。央行“降息”降的是政策利率,虽然会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但短期更受资金价格影响更大。

历史资料显示,在半年末、年末的银行终于考核期,对于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不同程度地导致资金利率走高。如2023年6月29日R007加权超2.03%,就显示资金面稍紧,半年末资金利率有所抬升。

华东某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对财联社记者称,资金面紧张带动债券利率上行,而近期影响资金面的原因包括税期临近、6月末银行对跨季资金的需求且央行今日未投放14天跨季资金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年6月末还叠加了端午节,16日央行亦公告,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公开市场开展4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

专家:债市走熊概率低

理财市场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银行理财存量规模较6月2日微幅增长34亿元至26.7万亿元,其中理财子规模较上周五增长197亿元至22.4万亿元,增幅明显放缓。叠加上周五债券被大规模减持,此次债市调整会否出现类似2023年11月“债灾”现象,成为关注焦点。

针对投资者及部分机构对于债市的担忧,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认为,目前状况还看不到债券将被大幅抛售的迹象,随着投资者预期逐步稳定,市场将进入平稳阶段,本次债市大跌引发负反馈的概率较小。一方面是减持规模大幅低于2023年11月,如2023年11月14日和15日基金分别大幅减持576和977亿元,抛售规模远高于本周五;另一方面,考虑到基本面和政策发力情况,预计随着预期稳定,市场将进入平稳阶段。

安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池光胜亦认为,在降息利好兑现但其他潜在政策利空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债市存在止盈需求和潜在的避险需求,短期市场有所回调符合市场实际,而且降息会引发债市止盈符合历史规律,对此不必过于恐慌。

值得一提的是,影响近期债市的因素诸多,综合来看包括社融及信贷数据弱于预期、5月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整体低于4月以及市场博弈降息后稳增长政策发力。其中,市场对于政策的博弈是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

6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

池光胜认为,这种提纲挈领的提法为未来政策细则留下了空间,预计政策可能比较温和,出台较强政策的紧迫性可能不是太高。因此,在当前环境下,预计发生类似2023年11月由于超预期政策突然出台而将债市带入阶段性熊市的概率不大。

方正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伟亦称,稳增长政策加码将在预期层面给债市带来短期利空扰动,预期冲击过后需观察政策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债市走熊风险依然小。

资深市场人士、财经良知社创始人都诚对财联社记者称,在近期经济数据普遍低于预期背景下,市场对政策期望很高,因“不强刺激”基调已十分明显,市场预期和政策落地会存在一定的落差。未来,预计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将持续推出,且将以“切香肠”模式推出,尽量利用市场预期放大政策效应,将带动股市、债市波动,但出现向上或向下大幅波动概率偏低。

(财联社记者 许云峰)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