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专项债的六大风险 债券投资资金的主要收入来源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告别新年假期后,各地政府都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今年专项债券的申报工作,财政部同样开始准备具体指导今年地方债券的工作方向。
在经历了2023、2023年的地方专项债大发展后,专项债券这一特殊的政策性金融工具被赋予了极大的使命与期望,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存量规模已超十万亿后,今后的发展之路,应当更关注、警惕潜在的风险。
警惕专项债万能化
项目收益自平衡专项债券在试点时仅限几个相对成熟的领域,如土地整理、高速公路等制度相对健全、确有收益的领域发行;但此后债券品种逐渐增多、丰富,使得公益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均可使用专项债券来募集资金。
随着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大,专项债券的用途开始变得越来越泛化,甚至有万能化的趋势,应当留意与警惕:
一方面是应当健全专项债资金的投向范围。
财政部要求专项债券投向有收益的项目,但从实际情况看,仍然有大量没有收益的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类项目正在使用专项债券资金。这类项目在申报时往往采用土地收益进行平衡,但项目投入与土地产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联性,显然不符合“项目收益来自项目本身”的要求。
因此,财政系统需要就专项债资金的投向范围进行更详细的指导,健全专项债券资金的应用领域与投向范围,从根本上保证专项债券资金投向“自身有收益”的项目。
另一方面是当关注专项债项目是否有真正的收益。
在过去两年中,不仅有许多没有收益的项目使用了专项债券资金,还有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