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去世,儿子要打官司将信托资产要回,最后败诉了
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当时,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的王家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全家数口靠种茶糊口。王永庆9岁那年,父亲患病卧床休养,王永庆开始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
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决定自己开米店当老板,启动资金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王永庆的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有众多的老顾客。16岁的王永庆不畏难,很快展现了非凡的营销能力。他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且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卖米时,他会主动问对方家里有几个人,以估算出这个家庭大概在哪一天吃完米,在这一天快到来时主动送米。依靠这样的个性化服务,王永庆逐渐在维系客户关系上占了上风。此外,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多数成了回头客。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
随着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台湾经济开始发展,建筑业势头最好。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进入木材行业,获利颇丰。但随着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