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外汇>正文

俄罗斯汇率制度的演进与卢布汇率危机 外汇管制对经济的影响

2023-09-04 10:46:21 互联网 未知 外汇

俄罗斯汇率制度的演进与卢布汇率危机

(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俄罗斯向市场体制转轨以来经济发展大起大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其中卢布汇率制度的演进无疑是自由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而随着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卢布所经历的剧烈波动也成为整个俄罗斯制度转轨和经济发展的缩影。

(一)俄罗斯汇率制度的演进 

苏联解体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汇率虽经多次调整,但始终是国家集中管理,货币完全不可兑换,卢布汇率长期存在高估现象,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相差悬殊,黑市交易泛滥。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走上激进的经济改革之路,随着对外经济活动的自由化,卢布汇率形成机制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俄罗斯汇率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2~1994年。随着《俄联邦外汇调节法》和《俄联邦外汇调节与管制法》颁布,俄罗斯开始实行卢布内部可兑换制度,本国居民,无论是法人还是自然人,只要是不涉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卢布都可以自由兑换成外国货币,兑换可以在外汇交易所、指定的商业银行和交易网点进行。由交易所市场形成统一汇率,并可自由浮动。

第二阶段是1995~1998年8月,俄联邦政府和中央银行加强了对货币发行和卢布汇率的遏制和调控,卢布汇率不再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而是中央银行对外汇交易所和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卢布对美元的比价预先规定一个上下浮动的范围,即“外汇走廊”,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央银行借助于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投入美元或卢布实行干预,以此平衡市场供求,抑制汇率的过度波动和外汇市场的投机。这种汇率机制在限制卢布当天浮动界限的同时,减少了市场投机规模,增加了市场和中央银行汇率政策的可预期性。

从浮动汇率制过渡到“外汇走廊”制以后的三年,卢布汇率走过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这有助于通货膨胀的降低和遏制外汇市场的投机,增强了俄罗斯金融工具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

第三阶段是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俄罗斯中央银行先是放宽“外汇走廊”,允许卢布对美元汇率在6∶1~9.5∶1之间浮动,之后由于外汇储备枯竭,被迫放弃“外汇走廊”制,卢布汇率制度恢复到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来决定的自由浮动汇率制。之后尽管中央银行又逐步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干预,但1998年金融危机后至今,卢布汇率自由浮动得以保持下来[1]。2006年7月,俄罗斯修订《俄联邦外汇调节与管制法》,放松了资本项目下的卢布管制,卢布实现了完全可自由兑换。

(二)俄罗斯转轨以来发生的几次大的汇率危机和卢布贬值 

卢布内部可兑换是在激进改革引发的严重的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实施的,因此大大刺激了本国企业和居民货币的美元化过程,也引发了外汇市场上严重的投机性操作,导致卢布汇率大幅度下跌和严重的资本外逃。第一次大规模的汇率危机发生在1993年9月23日的“黑色星期四”,卢布对美元的汇率在1天之内下降了25%。第二次也是更大规模的汇率危机是1994年10月11日的“黑色星期二”,1天内美元汇率上涨27.7%。尽管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但10月美元汇率平均上涨了15%[2]。实施自由化和卢布内部可兑换几年中,卢布汇率倾泻式下滑,仅在1994年7月~1995年7月实施“外汇走廊”之前的一年间,卢布对美元汇率从1 989∶1跌至4 553∶1。1998年8月爆发金融危机,8月15日~9月9日,卢布对美元汇率从6.29∶1跌至20.825∶1[3]。

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中央银行加强监管和干预,卢布汇率下跌趋缓并在其后形成了长达十几年的相对稳定时期。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发生严重经济衰退的2009年,卢布汇率也保持了相对稳定。

但是,2014年春天的乌克兰危机和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引发的西方经济制裁,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急剧下跌,引发了卢布汇率新一轮的剧烈波动。卢布对美元汇率从2014年年初的32.66∶1跌至2015年11月初的63.79∶1,跌幅近半。2014年12月15日卢布大跌13%,俄中央银行于16日凌晨紧急宣布基准利率上调650个基点至17%,但依然没有止住卢布继续大跌,卢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80∶1,两天累计跌幅达25%。

表1 俄经济转轨以来卢布对美元汇率变化(直接标价) 

日期 1992.7.1 1993.7.2 1994.7.1 1995.7.1 1997.7.1 1998.7.1 1999.1.1 汇率 125.26 1 059.00 1 989.00 4 553.00 5 782.00 6.20 20.65 日期 2000.1.1 2010.1.1 2914.1.1 2014.10.1 2014.12.18 2015.1.1 2015.11.1 汇率 27.00 30.19 32.66 39.40 67.90 56.24 64.40

注:1998年以后是新卢布,1个新卢布=1 000个旧卢布。

资料来源:俄中央银行网站。

(三)卢布汇率剧烈波动的原因 

通常,一个国家汇率的形成主要是依据购买力平价。但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际收支、利率、外汇储备、突发性国际国内事件等,这些因素无疑也是影响俄罗斯卢布汇率波动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国家不同,俄罗斯经济是能源依赖型经济,经济增长和卢布汇率直接与国际石油价格挂钩,因此,油价就成为影响卢布汇率的最重要因素。

俄罗斯经济对能源的依赖有几个直观表现。近年来,在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额占商品出口总额的70%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俄联邦财政收入的一半依赖油气出口的税收。根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2015年9月的经济监测报告数据,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乌拉尔石油价格下降51.3%,每桶从107美元降至40多美元,天然气价格也大幅下跌了37.6%。石油和天然气的国际贸易是以美元结算的,油气收入大幅下降,直接造成俄罗斯国际贸易收入减少,外汇储备来源减少,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紧张,上述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都受到影响;而与此同时,美元进款的减少导致美元需求上升,卢布汇率下降。油价和卢布汇率的相关性见图1。

图1 卢布汇率与石油价格 

 

资料来源:http://habrahabr.ru/post/253285/

影响卢布汇率波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部环境的变化。2014年春天乌克兰危机爆发,继而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造成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间的关系急剧恶化,并引发多轮经济制裁。西方国家限制俄罗斯银行和企业在西方资本市场上融资及向俄罗斯出口关键产业的高新技术和设备,给俄经济造成严重困难,各项经济指标加速下滑。标准普尔和穆迪等西方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纷纷降低对俄罗斯国家的信用评级。俄国内经济的下滑和外部压力的持续所造成的对俄经济不确定性的预估,导致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影响,不少外国投资者出售在俄企业的股份,并把资金撤走,2014年俄罗斯资本外流总额达到1 540亿美元,从而增加了对卢布汇率下行的预期。

俄罗斯人对本国经济形势的预期和对本币的信任也是影响卢布汇率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几次大的汇率危机中,这一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危机期间,因为对经济恶化的不确定性估计,居民储蓄率总体上有所上升,居民存款结构中外币储蓄额有所增加,但幅度不是很大,没有发生经济美元化和银行挤兑现象。这反映今天的俄罗斯人只是对经济发展预期不是很乐观,但并没有对政府不信任。

俄中央银行通过向市场投放外汇和提高基准利率的方式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外汇干预,对维持卢布汇率的相对稳定发挥了作用。俄央行仅2014年10月就向市场投放了290亿美元,并一度承诺每当卢布跌出交易区间以外时就投入3.5亿美元,而且在2014年年底卢布汇率剧烈下跌中将市场基准利率临时从10.5%调至17%。但基于防止投机、过度消耗外汇储备和支持实体经济贷款的考虑,央行很快放弃了自动干预政策,并逐渐回调了利率。可以说在本轮卢布汇率波动过程中,俄央行总体上保持了克制。

俄罗斯实施激进经济改革以来,卢布从内部可兑换到完全可兑换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其间汇率制度几经演变,从多重汇率到自由浮动汇率到“外汇走廊”最后又回到自由浮动汇率,汇率波动幅度巨大,市场动荡不定,甚至几次遭遇严重的汇率危机。但不可否认的是,汇率制度的改革和卢布的自由兑换为俄罗斯外贸体制的自由化、外汇市场的发展以及卢布国际化和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创造了前提和条件。俄汇率制度改革和卢布汇率波动起伏以及中央银行的监管干预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吸取和借鉴。

注释: 

[1]徐向梅:《俄罗斯汇率制度的演进和外汇市场的发展》,《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

[2][俄]Г.克谢利曼、А.伊戈金:《1998年8月后俄罗斯的金融市场》,莫斯科西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

[3]徐向梅:《俄罗斯汇率制度的演进和外汇市场的发展》,《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