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外汇>正文

时隔14年重启 央行史上最大幅度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有何深意 提升外汇服务水平的措施有哪些方面

2023-08-17 02:21:37 互联网 未知 外汇

5月最后一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五连升”,并创3年来新高。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双双升破6.36元。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较稳预期催生海外热钱持续涌入,市场过度对赌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这一背景下,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3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这是继2007年5月15日央行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4%提高至5%以来,时隔14年重启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作为央行稳汇率的工具,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在历史上只有4次。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规定金融机构须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央行,美元、港币存款按原币种计算交存外汇存款准备金,其他币种的外汇存款折算成美元交存。

第一次上调是央行在《规定》2005年1月1日实施之际,当月15日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3%。第二次上调是2006年8月14日,央行决定自同年9月15日起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至4%。第三次是2007年央行5月9日宣布决定从当月15日起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至5%。这三次均为减轻当时外汇占款压力,降低外币存贷比,减少外币信用派生,控制当时市场上横行的“外币贷款+货币掉期”的套利行为。

本次同样亦是在外汇加速涌入推升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但具体作用则仅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但直接上调2个百分点,则为史上最大幅度。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分析称,这彰显了央行的调控决心。2023年以来,金融机构外汇存款明显增加,4月末外汇存款余额约为1万亿美元,外汇流动性宽松,央行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2个百分点,可冻结约20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有助于收紧境内市场外汇流动性,提高境内外币利率,缩小境内本外币利差,抑制即期和远期结汇,促进境内外汇市场平衡。

管涛说,此次央行没有使用外汇风险准备金等过去几年常用的政策,而是动用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过去较少使用的工具,说明央行工具箱中的工具还很多,央行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未来如果外汇市场出现明显的投机迹象,还会源源不断地推出其他宏观审慎工具。

“央行不会放任人民币过快升值,必要时将果断出手。”管涛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去年5月末至今升幅已经不小,继续升值有可能使人民币币值脱离基本面。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失,继续大幅升值可能对出口企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市场权威人士认为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出现超调。因此,央行不出手则已,出手必是重拳。

根据《规定》,外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与其吸收外汇存款的比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不计付利息,并根据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规定、调整金融机构应交存外汇存款准备金的外汇存款范围。金融机构按上月末外汇存款余额和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计算当月应交存的外汇存款准备金。计算公式为:

当月外汇准备金存款余额=上月末外汇存款余额×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高层多次提醒 央行言出必行

近期以来,高层数次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疫情以来,人民币波动上升的态势明显。尤其是2023年4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上涨,5月11日中间价报6.4254,逼近2018年6月19日的6.4235高点。截至5月31日央行祭出重拳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升至6.3572,升至3年来新高。人民币持续升值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市场预期。也引发高层关注,多次重申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双向波动成为常态的政策取向,也强调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5月21日,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时候提到坚决防控金融风险时也表示,要维护股、债、汇市场平稳运行,同时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目前我国外汇市场自主平衡,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汇率预期平稳。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人民银行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是适合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刘国强强调,“人民银行将注重预期引导,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外汇市场总体平衡,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状态。企业要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金融机构不仅不能帮助企业“炒汇”,自身也不宜“炒汇”,否则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还会造成汇率大起大落。外汇自律机制要坚持不懈,持续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制度护航,注重实效,落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会议强调,在这一汇率制度下,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关键是管理好预期,坚决打击各种恶意操纵市场、恶意制造单边预期的行为。

5月30日,央行主管《金融时报》罕见发表评论员文章,分析近期既有支持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也有支持人民币贬值的因素。并且提醒市场投资者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一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二是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美元走强;三是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供给能力恢复;四是美国资产泡沫可能破裂,全球避险情绪升温。

管涛认为,近期,由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导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召开会议,会后新闻稿即针对炒作升值的言论传达明确信号,表明央行已在有意向市场中炒作升值的投资者发出警告,必要时可能会果断出手、采取有力措施应对。此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说明央行言出必行。

收缩美元流动性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此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此举一出,当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随即跌去当日升值幅度。2023年6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572元,但在岸人民币以6.366开盘之后小幅升值后一路走贬,离岸人民币6.3723开盘后经过一波较大升值反弹后亦跌去日内升值幅度。

光大证券研究员王一峰表示,本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考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消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预期,近期高层密集表态亦明确透露出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意愿依然较强;二是缓解美元流动性淤积,提升内部版货币政策独立性;三是实际影响较小,冻结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00~1300亿,但政策意义较强,加强汇率预期管理,减轻结汇压力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压力,政策将起到汇率波动“阻尼器”的作用,同时,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减少外部扰动,央行贷方地位将逐渐稳固。

疫情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在有效控制疫情下率先复苏,国内供给提升,去年底以来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步好转,海外需求进一步推动我国出口形势持续向好,企业结汇规模持续增加。今年一季度,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净额合计约1600亿美元,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较为充裕。

“在缺乏有效资金运用渠道情况下,金融机构外汇存贷比加速下行,境内银行美元隔夜拆借利率已降0.01%,几乎为零成本。截至4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存款规模达到了1万亿美元,外汇存贷比为92%,较年初下降5.2个百分点。”王一峰分析。

在此背景下,央行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将使国内银行的美元流动性减少,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与基本面走势相匹配。

“央行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将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