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汇率再次跌破 5,如何看待这一情况?未来日本经济走向如何? 为什么黄金跌了没人买了
看数据还是要横向和纵向对比的,横向和其他国家比,纵向和自己比。先看纵向的数据,17年1月开始大趋势升值,大概从0.0086涨到2023年1月的0.0097,大概又花了1年多的时间跌到了呢0.0087,直至最近的快速贬值,降到0.0078,除了最近几天的暴跌,总体还算平滑。横向对比,以我国为例,17年一月至今,美元兑人民币震荡幅度大概在6.2~7.2之间,既有升值周期业有贬值周期,如果从震荡幅度看货币稳定性的话,两国货币其实差不太多。
如果只有美元宽松和收紧周期来看的话,两国的本币应该存在类似的趋势,但现实并不是如此,说明仅靠分析美元宽松和收紧并不能完全理解一国货币的升值和贬值问题,我们分析可能的几个因素:
1)不确定三角的选择
稳定的汇率、自由的资本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可能三个都兼顾,只能选择其中两个,比如我国常年选择的独立货币政策和汇率的稳定(相对),也就是说作为世界货币锚的美元,他宽松时我们可以选择收紧,他收紧时,我们也可以选择宽松,即并不需要完全跟着美联储的政策走。这个选择也可以用来回答很多读者私信的问题,美联储加息我们怎么办?我个人判断是不跟,而是优先处理内部的债务风险。当然,当别人收紧我们宽松的时候,就有资本外流压力,这时必然要求对第三个角进行更严厉的监管,即资本自由流动,
回到正题,而日本则选择的一个确定的角是资本自由流动,其他两个在不同时期还不太一样,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被迫的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广场协定,引导日元主动升值,帮美国排雷,导致的结果是国内资产泡沫大幅度增加,最终不得不主动加息刺破泡沫。很多人都说,看日本,加息刺破泡沫多惨,如果当时没有刺破会如何如何,但现实中没有假设,不让资产泡沫出清,就要不断的往中下层增加负债,这个游戏才能维持,不刺破真的对所有人都友好吗?当资产泡沫破裂前夕,由于资本自由流动导致内外结合瓜分了居民的储蓄和负债,还转移到了海外,所谓的再造一个日本,但成本确是一代人的财富。这也给我国资产泡沫一定的警示,房地产是财富再分配平台,一些人的负债变成了另一些人的财富,那么最差的结果肉可以烂在锅里,但不能转移出去,外汇管制尤为关键。
2)后资产泡沫破裂时代
日本加息刺破泡沫以后,开启了长达30多年的凯恩斯主义抑制经济进一步下行的道路,核心方式是通过不断增加政府的支出来置换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压力,收入不涨支出涨,那必然是政府债务的积累,导致日本的政府部门负债在所有主要经济体中独树一帜,美国不断增加政府债务上限都相差甚远,杠杆率是我国政府部门的5倍左右。政策干预经济周期必然要付出代价,而日本是加在了政府债务上,有几次险些酿成主权债务。
事实证明,日本模式是不放弃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下,应对明斯基时刻拖的最久的经济模式,明斯基时刻往往是债务转移到中下层以后,居民扛不住负债和利息压力,引发系统性的违约,次贷危机也是这个逻辑,前面所有人的盈利依赖中下层的负债和偿债能力。不让出清解决办法是增加政府部门的负债来置换居民部门的压力,降低居民部门负债和违约风险,从而把明斯基时刻审判大大的延后,事实证明,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也是参考了日本模式,通过不断增加政府财政赤字来维持经济热度,疫情下更是动用了发钱这一简单暴力的手段来增加居民的抗压能力。
3)日本模式的未来
在可预见的未来,再没有勇气像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样加息刺破债务风险,日本必然还是会选择这条凯恩斯主义的道路,即进一步增加政府负债,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增加公共支出,比如题目中的“决定向2023年获免征居民税资格的家庭支付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00元)现金补助,并加强对受严重影响的贫困家庭扶持",保障民生的情况下给经济体续命。在不确定三角中,资本自由流动不能动,美国加息又不能跟,那么只剩一个就是牺牲汇率稳定。
当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这么玩,日本即便受到来自各个行业的挤压,但依旧保留着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位置,比如车辆、显示技术、甚至动漫游戏等高附加值产业。只要这些全球产业链还在,就能通过高附加值商品源源不断的从全球置换廉价产能保内部供应,贬值并非一无是处,本币升值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贬值则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利好出口的同时,再用政府背书补贴一些不利好进口的居民消费,也可以降低一部分损失。相比于内部债务和民生等问题,汇率相对来说并不那么重要。
最后,至于长期的政府债务和全球产业链被挤压的问题,执政者都死了,谁也看不了那么远,凯恩斯主义救市本就不是一个关注长期经济的模型,玩了三十多年了,即便最后真的爆了,好像也不亏吧,毕竟享受了三十多年的政府补贴的公共福利支出,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早期工业国家开始选择学习日本模式来续命的原因吧。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