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外汇>正文

央行汇率管理工具效果分析及建议 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意义

2023-08-16 00:41:59 互联网 未知 外汇

央行汇率管理工具效果分析及建议

(二)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外汇储备一直是央行干预汇率的重要手段,具体方式是以抛售外汇储备的方式弥补外汇供求缺口,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抵御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大幅增加了外汇储备,以避免危机重演。外汇储备本质上相当于一个“池子”。周小川在2010年11月初财新峰会上指出:“如果短期的投机性资金要进来的话,我们希望把它放在一个池子里,并通过对冲不让它泛滥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去。等到它需要撤退的时候,我们再把它从池子里放出去让它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冲掉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周小川,2010)。之后,他进一步指明外汇储备就是典型的“池子”。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来看,充足的外汇储备确实有助于抵御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外汇风险准备金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出现了较强的贬值预期。为稳定市场预期,央行出台了一系列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其中一项创新举措就是外汇风险准备金。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但由于企业并不立刻购汇,而银行需要相应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这会影响即期汇率,进而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这种顺周期行为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时期容易引发“羊群效应”,影响市场秩序。央行要求金融机构按其远期售汇(含期权和掉期)签约额的20%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这相当于让银行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亏损而计提风险准备,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一般来说,当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时,央行倾向于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以有效缓解“羊群效应”。此时,商业银行需要向央行缴纳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就会增加,然而这些准备金不享有利息,银行会把损失的利息转嫁为远期售汇业务的成本,最终将由与银行签订远期合约的客户承担,导致客户远期购汇的积极性下降,进而有助于抑制人民币贬值。而当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时,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可以降低银行和客户的远期购汇成本,使得客户远期购汇的积极性上升,进而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升值。

(四)外汇存款准备金

为加强对外汇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充分发挥外汇存款准备金的作用,2004年10月29日央行印发《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银发〔2004〕252号,以下简称《规定》)。自2005年1月15日起,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3%。根据《规定》第十四条,金融机构按上月末外汇存款余额和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计算当月应交存的外汇存款准备金。计算公式为:当月外汇准备金存款余额=上月末外汇存款余额*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调节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银行体系的外汇流动性以及外汇贷款规模,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将锁定银行体系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