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外汇>正文

国家干预汇率的经验教训 外汇储备如何干预汇率控制

2023-07-30 04:47:06 互联网 未知 外汇

国家干预汇率的经验教训

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浮动汇率时代。但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货币的汇率是完全自由浮动的,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汇率进行干预,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借鉴国际经验,对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1、卡特政府阻止美元贬值的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处于高通膨胀、低增长和高失业率的滞胀状态。卡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决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利率在上涨,但通货膨胀率更高,外汇市场不断地抛美元,美元不断贬值。

1978年11月1日,卡特总统宣布美元汇价太低,美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将直接进行干预,宣布了两项政策。一是将实施紧缩货币政策。联邦储备银行将把贴现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使贴现率达到当时历史高点的9.5%。二是美国中央银行将调用300亿美元干预外汇市场,平稳美元的汇价。其中150亿将从其他中央银行借调,50亿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取和特别提款权的销售,50亿为所谓“卡特债券”,即财政部在国外销售的以马克和瑞士法郎记帐的债券。卡特计划宣布后,在这一天美元对主要外汇的汇价平均上升了7%—10%。在以后的两个星期内,外汇市场仍有抛美元风,以试探美国等中央银行干预市场的决心,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德国、瑞士和日本中央银行,一次又一次地在市场干预。到11月底,美国干预市场的总额达350亿美元,美元明显回升。但是,到12月初,外汇市场开始怀疑美国是否会真正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又开始抛美元,使美元再度下跌。到12月底,美元汇率已低于11月的水平。美元的真正走强是1979年10月新的联储会主席保罗·沃尔克上台宣布货币供应控制以后的事。

2、广场和反广场协议均取得了预期效果,并导致了经济格局的变化

里根上台后,美元一路走强,1985年2月25日达到最高点,对德国马克的汇率高达1美元兑3.4794马克。经过春季和夏季的调整后,美元在该年9月又开始上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五国的财政部长与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会讨论外汇干预问题。9月22日星期天,五国发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