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关于外汇市场及外汇产品
2018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完善远期结售汇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放开远期购汇差额交割。至此,远期结售汇在市场定价、交割结算、风险管理等方面完全实现了市场化。2018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完善远期结售汇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汇发[2018]3号)政策问答》,鼓励企业针对实际敞口套保。此外,不仅贸易账户,有实际交易背景的资本金融账户也可办理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例如境内企业借用外汇贷款,以及境外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等。放开远购差额交割不仅意味着境内人民币结售汇市场在交割方式、便利程度与离岸市场持平,利好境内套保业务的推进;同时也是传统意义上实需背景的放松。
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九万里风鹏正举。当前,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各类经济主体对于外汇避险工具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上海加快推进世界金融中心建设正衔枚疾进。我国有必要加快推进外汇衍生品市场建设,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
具体来说:
首先,完善监管机制。监管部门要完善对外汇衍生产品的审慎监管。在国务院金稳委框架下,由央行牵头,强化央行、银保会、外汇管理局之间的协调。各监管机构搭建衍生产品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外汇衍生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随时跟踪监测衍生产品潜在重大风险。建立企业衍生品交易监测制度,通过电子联网系统等科技手段,对衍生品交易开展实时非现场监测。建立金融机构场外外汇衍生品交易的统计和报备制度,加强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银行同业协会制定适合国情的类似国际互换及衍生工具协会(ISDA)制定的标准化法律文本协议,规避衍生品交易法律风险。
其次,进一步改革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促进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扩大交易量。逐步实行正负头寸双向限额管理,允许银行持有较窄幅度的结售汇负头寸,增加银行经营及管理外汇风险的自主性,方便银行更加灵活地运用头寸,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全面深化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运行机制,形成一个基础市场及衍生品市场有效衔接和补充的综合市场,为银行适应和参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必要的政策保证。
再次,大力加强场外和场内市场的融合。积极推动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的协调发展,以全面满足市场投资和保值需求。场内与场外市场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现阶段我国更应大力构建人民币外汇衍生品的场内交易体系,将外汇衍生品交易纳入到场内交易中去,并正确引导场外交易的发展。待场内交易完善和成熟后,再扩大场外交易进行补充。先行发展完善场内交易也符合“结构从简单到复杂、风险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发展战略,满足投资者风险对冲和管理的要求。
还有,不断丰富市场交易主体。不断吸收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