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由谁管?宋亮华:单一机构独自管理弊大于利 中央银行管理外汇储备的目标是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近日提出,建议中国转向以财政储备为主、央行储备为辅的二元外汇储备体制。此言一出,引发各界热议。建议可不可行?如果真这样会有什么连锁反应?改革外汇储备体制能从根本上治理金融脱实向虚吗?哪种外汇管理体制更合理?新浪财经发起大讨论征文,欢迎发文到malong@staff.sina.com.cn,说出你的观点!
标题:藏汇于民:另辟蹊径、多方参与?!
作者:宋亮华 招商银行
平衡财政与金融特别是央行的综合关系、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在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治理中意义重大。财政与金融混淆不清不行,完全分开也不行,惟有探索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外汇储备来源于国民数十年劳动积累,如何管理事关民生福祉和经济金融治理,当下成为国内讨论热点,也备受全球关注。事情越辩越明,参与管理的主体可能并非惟一,可行方案往往是一种方式为主或几种方式的组合。民富则国强。藏汇于民是藏富于民的具体形式之下,有利于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
在信用货币体制下,各独立发行货币的国家或经济体(除美国主要持有黄金储备外)必须持有外汇储备,在宏观战略上或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或作为基础货币发行的储备基础,或用于应对汇率波动及经济金融危机,这属于政策艺术层面。超出战略需要的外汇储备,存在投资收益率的要求。在微观财务上,外汇储备的组合投资和风险管理,是一门复杂的操作策略和技术。超出战略需要的外汇储备部分,存在投资收益率的要求,如长期存在不经济现象必将衍生出其他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