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炒汇”是否违法,是否属于买卖外汇类型的非法经营? 买卖外汇赚钱违法吗现在怎么处理的呢
二、个人“炒汇”是否属于买卖外汇类型的非法经营?
个人参与外汇按金交易系违法行为已明确,但参与外汇按金交易是否构成买卖外汇的非法经营罪呢?
在《刑事审判参考》2005年 第1集,高国华非法经营案中,就认为外汇按金交易既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未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擅自经营外汇业务”,以及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或者倒买倒卖外汇”行为,也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在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以外非法买卖外汇”行为。参与外汇按金交易是“在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以外非法买卖外汇”的行为,属于非法从事外汇按金交易,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处理。
上述将参与外汇按金交易以非法经营罪的理由在于,参与外汇按金交易是私自买卖外汇,属于在 “在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买卖外汇,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
但是笔者认为,将参与外汇按金交易的行为一律认定是私自买卖外汇以非法经营罪处理,是不能成立的,至少自2023年《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外汇解释》”)施行之后,就不应将其以非法经营罪处理。
首先,2023年《外汇解释》的非法买卖外汇,不再以是否发生在“场内或场外”作为判断标准,而是将买卖外汇的具体行为类型作为评判非法买卖外汇的标准,在此标准之下,非法买卖外汇类型的非法经营,是指具有中介性质,通过组织、居间介绍、 代理等非法买卖外汇的方式, 实现营利目的的“经营” 行为,参与外汇按金交易的私自买卖外汇就被排除在非法买卖外汇的行为类型之外。
2023年之前的非法买卖外汇以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为依据,即“在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买卖外汇,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以非法经营罪处理。”
在上述规定之下,所有在指定交易地点之外的外汇交易,只要是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都是非法经营的行为,也就是说,所有的外汇“场外交易”(银行和外汇交易中心视为“场内交易”),均涉及到非法经营,这就导致《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四十六条规定的一般违法行为也会上升为犯罪行为,即第四十五条,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或者非法介绍买卖外汇四种狭义的买卖外汇行为,以及第四十六条,未经批准擅自经营结汇、售汇业务和未经批准经营结汇、售汇业务以外的其他外汇业务行为。
但2023年《外汇解释》摒弃了以发生于“场内还是场外交易”的标准界定非法买卖外汇,而是从具体行为类型界定非法买卖外汇,即第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实施倒买倒卖外汇或者变相买卖外汇等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因此,今后不能再以是否在国家规定的外汇交易场买卖外汇评价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而应从具体的行为判断是否属于买卖外汇的非法经营。
在从具体行为类型界定非法买卖外汇的前提下,一方面,《外汇解释》仅将倒买倒卖外汇以及变相买卖外汇的行为规定为非法经营,未将私自买卖外汇的行为规定其中,这就从条文规定上排除了私自买卖外汇属于非法经营,限缩了非法买卖外汇的处罚范围。另一方面,根据《外汇解释》规定的行为类型,可总结出,非法买卖外汇类型的非法经营罪,处罚的是具有中介性质,通过组织、居间介绍、 代理等非法买卖外汇的方式, 实现营利目的的“经营” 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报刊载的《的理解与适用》一文,非法买卖外汇类型的非法经营的“倒买倒卖外汇”以及“变相买卖外汇”,分别是指不国内外汇黑市进行低买高卖,从中赚取汇率差价额“换汇黄牛”,以及在形式上进行的不是人民币和外汇之间的直接买卖,而采取以外汇偿还人民币或以人民币偿还外汇、以外汇和人民币互换实现货币价值转换的资金跨国(境)兑付或“对敲型”地下钱庄,即资金在境内外实行单向循环,没有发生物理流动,通常以对账的形式来实现“两地平衡”。
由上可见,无论是“倒买倒卖外汇”的“换汇黄牛”,还是“变相买卖外汇”的资金跨国(境)兑付或“对敲型”地下钱庄,都是充当买卖外汇双方的中介,通过汇率差价实现获利。因此,《外汇解释》的非法买卖外汇,应当是具有中介性质,通过组织、居间介绍、 代理等非法买卖外汇的方式, 实现营利目的的“经营” 行为,即使是《外汇解释》规定的“等非法买卖外汇行为”,也应当是与倒买倒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行为做相同理解。
广东省法院刑二庭课题组在《关于审理地下钱庄类非法经营犯罪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报告》中就指出,“……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应该是经营地下钱庄的自然人或法人,而不是单纯通过地下钱庄获取外汇的主体。”
于是,私自买卖外汇的行为与倒买倒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行为就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方面私自买卖外汇的行为人可以出于自用买卖外汇;另一方面,私自买卖外汇的行为人多是单纯的买方或者单纯的卖方,而不具备中介性质。
其次,参与外汇按金交易的个人“炒汇”行为不属于“经营”行为。将个人参与外汇按金交易认定为非法经营罪,理由是参与外汇按金交易是私自买卖外汇的行为,私自买卖外汇的行为属于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行为。虽然参与外汇按金交易的行为人也是通过汇率差价营利,但是具有营利目的的买卖外汇不一定就是非法经营行为。非法经营的经营行为,是通过提供商品(项目)或服务(业务)来获利的行为,非法买卖外汇打击的是未经批准而将买卖外汇作为一种业务或者经营项目来进行,并通过这种行为本身来获利的行为。
具体到外汇按金交易,就是组织外汇按金交易,将其作为经营项目,或者是充当中介,代理外汇按金交易业务。而参与外汇按金交易的个人“炒汇”行为,是外汇按金交易的投资方,亦即外汇交易的购买者,其既不组织外汇按金交易,也不是代理外汇按金交易的中介,既不是经营行为,也不是经营者。杨兴培、吕鼎《论非法经营罪的司法适用——以非法买卖外汇为视角》一文,就强调,“外汇交易的经营者和购买者需要进行区别对待,在认定非法经营犯罪的过程中应当将购买者排除在该犯罪涵射的语义范围 之外。”
再次,《外汇解释》中非法买卖外汇的对象是外汇,即可用外国货币表示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也就是说,非法买卖外汇的对象是外汇现货,而外汇按金交易是以不同外国货币的汇率作为买卖对象,其属于金融衍生品范畴,因此,从非法买卖外汇的对象来看,参与外汇按金交易也不属于非法经营。
最后,参与外汇按金交易的行为人也属于以自用为目的的投资行为,不应当以非法经营罪论处。不可否认的是,以自用为目的外汇买卖行为,包括将外汇用于商业贸易经营,留学等,由于不具备营利目的,在实务中倾向于不构成非法经营罪,这里讨论的“自用”是不允许将外汇作为商品予以买卖,奠定在外汇是属于现货交易的范畴之上。但是外汇本身既有商品的属性,也有衍生品的属性(外汇的汇率是衍生品的底层资产),因此,外汇自用的范围也应该包括衍生品的自我投资行为。
比如,我国的股票、期货交易也都是金融衍生品,未经批准,经营股票、期货业务的,会构成证券、期货类的非法经营,但是,参与股票、期货交易的行为人即投资者,却不会因为参与股票、期货交易而构成非法经营罪,因为从本质上看,参与股票、期货交易的行为人是自我投资行为,是将自有资金用于衍生品交易获取利润。同理,外汇保证金交易属于衍生品交易,参与外汇按金交易的行为人,也是属于以自用为目的投资行为。
综上所述,参与外汇按金交易的个人“炒汇”行为,在我国属于违法行为,但是不属于非法买卖外汇类型的非法经营罪,因为其不是《外汇解释》规定的非法买卖外汇的行为类型,不是非法经营的“经营”行为,不符合非法买卖外汇的处罚主体,参与外汇按金交易的行为仍然是基于自用的以外汇汇率为交易对象的衍生品的自我投资行为。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