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外汇>正文

外汇衍生品有哪些风险?商业银行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2023-07-16 13:43:13 互联网 未知 外汇

外汇衍生品有哪些风险?商业银行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信用风险只能降低,不能完全消除。商业银行目前主要通过客户交易背景及资信审核,以及履约保障管理控制客户信用风险。客户如因基础现金流发生变化,需申请反向平仓而违约的,必须向商业银行提供基础商业合同发生变更的证明材料及承诺书。

此外,外汇衍生品的信用风险与到期期限成正比。在企业客户签约期权等衍生品业务前,不但商业银行要根据业务品种选择不同的履约保证机制,而且还应充分了解客户对于衍生品的认知程度,以便了解客户的履约信用,同时还要对客户进行全面的风险揭示。

(四)操作风险

在实务中,人员导致的衍生品操作风险主要是系统录入错误,此类错误必要时需经办银行通过自身反交易进行取消,如账户类型或币种错误引发反交易;或是大额交易未通过某些节点办理,产生反交易;另外常见的是交易方向,或与客户信息沟通不畅而发生的错误操作。

制度导致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制度设计不合理以及制度执行不力等。目前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制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非常全面,各级行还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具实施细则,只要经办银行和业务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办理业务,可以有效避免此类操作风险。

外部事件导致的操作风险主要因紧急事件、违法诈骗以及市场状况剧变等引起。在银行的内部规程中,需有因相关政策、突发事件等导致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市场风险急剧放大等紧急事件时,紧急授权、启动应急方案的部署。

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强化实需观念,服务实体经济

1. 强化衍生交易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当前实务中,依然存在金融机构利用外汇政策打擦边球的现象,因此应强化衍生交易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完善监管政策,严格实需原则审核的要求。

2. 帮助企业树立财务中性原则,应对市场风险。不少企业仍习惯并依赖商业银行的汇率分析去赚取市场波动收益。实际上,衍生品本质上为避险套保工具,而不是企业的盈利工具,企业的利润来源始终应是本源业务。商业银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应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避险观念,树立财务中性原则。

3. 在衍生品发展与防控风险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实际业务中,对于风险的控制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轻视风险,要么过度恐惧风险。后者表现在一旦出现个别客户违约的案例,则不考虑其他客户的资信情况、认知能力,将所有相关的业务一刀切。这不但打击了企业客户的积极性,也为自身衍生品业务发展设置了障碍。

(二)以完善的制度,加强内部风险防控管理

1. 建立贯穿衍生品交易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制度。定期监测申请人交易期内的经营能力、信用情况和财务状况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申请人支付能力的事项。在商业银行内部,还要健全外汇衍生业务的规章制度。此外,进一步完善授权制度,切实通过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控制内部操作风险。

2. 真正发挥风险管理部门的专业职能。增强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严格与业务受理部门相区分,切实承担起识别、监控和报告衍生品业务风险状况的职责。特别是在金融产品的设计、推广以及运作的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要密切关注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适时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

当然,除了金融机构自身加强风险管理外,也要从宏观层面加强防范顺周期行为。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健全外汇衍生品市场相关的宏观审慎政策架构,建立起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

作者:胡潇予,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

原文《商业银行外汇衍生品风险管理与实务分析》全文将刊载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18.3总第197期。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