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外汇>正文

亚太国家外汇储备“新用途”: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延缓加息步伐

2023-07-15 00:11:09 互联网 未知 外汇

亚太国家外汇储备“新用途”: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延缓加息步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面对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所引发的本国货币贬值与资本流出压力,亚太国家稳定外汇储备的难度日益加大。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印度、泰国、韩国的外汇储备分别减少约620亿美元、约280亿美元与约250亿美元。

在多位金融业内人士看来,这些亚太国家外汇储备缩水,主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美元上涨导致他们外汇储备里的非美货币资产折算成美元后的金额减少,二是今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下跌拖累外汇储备估值下跌,三是他们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市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

“尤其是干预汇市对这些亚太国家外汇储备消耗的冲击相对较大。”一位新兴市场投资基金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比如为了遏制印度卢比贬值,近期印度央行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市的频率明显增加。

在他看来,这些亚太国家之所以纷纷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市,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不愿跟随美联储大幅度加息以确保经济增长,但面对美元资产利差优势缩小,他们只能动用外汇储备作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的关键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似乎没有这方面的烦恼。

记者多方了解到,今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波动,主要反映外汇储备各类资产价格变化与汇率因素折算。

8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41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328亿美元,升幅为1.07%。

一位国内大型私募基金宏观经济学家表示,7月全球股票债券价格有所回升,驱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明显上涨,甚至它成功抵消了当月美元上涨等汇率因素影响,令外汇储备延续平稳波动态势。但这也反映资产价格变化与汇率折算因素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波动起到主要影响。

在他看来,今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持续均衡,加之经常账户保持顺差与长期资本继续流入中国,令中国相关部门无需投放外汇储备填补资本流出与经常账户赤字缺口。

国家外汇局副局长王春英指出,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以及长期资本流入仍然是稳定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且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居全球首位,仍然发挥着稳定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亚太国家消耗外汇储备稳汇率

面对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所带来的资本流出与本国货币贬值压力,越来越多亚太国家不再选择跟随美联储大幅加息,而是动用外汇储备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瑞穗银行经济学家Vishnu Varathan对此认为,亚太地区新兴经济国家央行不太愿意沉迷于竞争性加息,所幸外汇储为这些央行提供一些操作空间,可以作为支持本国货币汇率和遏制输入性通胀的手段。

一位外汇经纪商表示,在7月美元指数创新过去20年以来新高期间,印度等亚太国家央行都在频繁动用外汇储备(抛售美元储备)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尽管此举无法扭转本国货币贬值趋势,但它的确令印度卢比汇率跌幅小于多数亚太国家货币。”他指出,这也带来三大好处,一是有效降低输入性通胀压力,给本国通胀降温;二是有效缓解资本流出压力,毕竟货币大幅贬值会导致众多套利交易资本收益大幅缩水,令他们以更大规模撤离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国家;三是给这些亚太国家放缓加息步伐赢得重要的窗口期。

这位外汇经纪商指出,在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极大的情况下,若亚太国家贸然跟随美联储大幅加息,势必造成本国经济进一步低迷,尤其对出口导向型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大幅加息无疑将加重外贸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导致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