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外汇>正文

法律合规沙龙丨个人外汇业务如何全面做到合法合规?

2023-07-13 22:28:03 互联网 未知 外汇

法律合规沙龙丨个人外汇业务如何全面做到合法合规?

原标题:法律合规沙龙丨个人外汇业务如何全面做到合法合规?

个人外汇业务监管的基本内容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框架下,个人外汇业务按照交易性质分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业务,按照交易主体分为境内个人和境外个人跨境业务。经常项目下的个人外汇业务已实现完全可兑换,原则上,只要有真实合法的交易背景,在额度内可以直接办理跨境收支及结售汇,或者凭证明材料就能办理。而资本项目项下的个人外汇业务按照可兑换进程管理,遵循部分可兑换管理原则。具体一点说,经常项目个人结售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额度内个人可以凭身份证件直接办理。超过额度的用汇,需要提供有交易额的真实性证明材料。资本项目个人外汇业务仍存在一定限制,政策明确规定境内个人办理购汇时,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购买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等还没有放开的项目。

个人外汇业务中常见的违规行为

在外汇监管方面,国家形成了“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根据官方公布的2023年度外汇违规处罚统计情况来看,2023年度对个人处罚581例,金额合计约3.04亿元,其中非法(变相、私自)买卖外汇仍然是“重灾区”,从具体案例来看,往往是个人为了突破额度限制、达到灵活使用资金的目的,采取分拆结售汇、通过地下钱庄的方式进行非法外汇活动,以上恰是外汇管理机关重点打击整治的领域。

1. 分拆结售汇

我国《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对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年度总额管理分别为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可根据国际收支状况,对年度总额进行调整。”该细则中规定了个人结汇或购汇的上限为5万美元,因此,许多需要资金出境的机构或个人便选择了使用分拆的方式进行资金跨境流动,规避银行的真实性管理。该等“分拆”模式,在资金流上体现出“境内分散、境外汇总”的特点,干扰国家正常的国际收支统计,扰乱外汇管理金融秩序,虚构外汇购付汇用途,其实质仍然属于逃汇行为。

2. 使用地下钱庄

“地下钱庄”有多种运作方式,包括跨境对敲、构造交易、黄牛换汇、非法改装移机境外的POS机刷卡、银行卡境外刷卡提现、非法分拆购付汇、现金走私、虚拟货币、第四方支付平台非法跨境转移资金等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对敲模式,就是以在境内和境外银行分别开设不同的账户的方式进行非法兑换外币和人民币。当有客户找地下钱庄兑换外币时,只需要按约定将人民币汇入地下钱庄指定的境内账户,地下钱庄就通知境外同伙将外币汇入客户的境外账户中。

个人外汇违规的后果

一旦被查发现存在外汇违法行为,相关个人将面临行政处罚,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针对常见的个人外汇违法行为,相应的处罚规定如下:

1. 逃汇

《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有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或者以欺骗手段将境内资本转移境外等逃汇行为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限期调回外汇,处逃汇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逃汇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展开全文

2. 非法买卖外汇

《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或者非法介绍买卖外汇数额较大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关注名单”和征信

外汇局对规避管理的个人实行“关注名单”管理。“关注名单”内个人的关注期限为列入“关注名单”的当年及之后连续2年。在关注期限内,“关注名单”内的个人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均需提交相关材料,且将受到银行更为严格的审核,个人外汇业务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外汇违规行为的处罚信息将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会影响被处罚个人的信用记录。

无论是加强对外汇业务的监管,还是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外汇市场的整体健康和良好发展,是金融及财富管理行业愈加成熟的必然表现,新湖财富作为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必将时刻践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及监管责任,更会不断提升全体员工法律合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规范自身的同时,更要以此服务好我们的每位客户,增强广大客户的法律合规风险管理意识,保障好客户的合法权益。

整编:新湖财富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