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 曲线求导 在Fluent如何看残差曲线
excel 曲线求导
1.用Excel函数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因为Excel有强大的计算功能,而且有数据填充柄这个有力的工具,所以,绘制曲线还是十分方便的。用Excel画曲线的最大优点是不失真。大体步骤是这样的:
⑴ 用“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Excel”,以进入Excel窗口。再考虑画曲线,为此:
⑵ 在A1 和A2单元格输入自变量的两个最低取值,并用填充柄把其它取值自动填入;
⑶ 在B列输入与A列自变量对应的数据或计算结果。有三种方法输入:
第一种方法是手工逐项输入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无确定数字规律的数据:例如日产量或月销售量等;
第二种方法是手工输入计算公式法:这种方法适合在Excel的函数中没有列入粘贴函数的情况,例如,计算Y=3X^2时,没有现成的函数可用,就必须自己键入公式后,再进行计算;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Excel 中的函数的方法,因为在Excel中提供了大量的内部预定义的公式,包括常用函数、数学和三角函数、统计函数、财务函数、文本函数等等。
怎样用手工输入计算公式和怎样利用Excel的函数直接得出计算结果,下面将分别以例题的形式予以说明;
⑷ 开始画曲线:同时选择A列和B列的数据→“插入”→“图表”→这时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图表向导:
选“XY散点图”→在“子图表类型”中选择如图所选择的曲线形式→再点击下面的‘按下不放可查看示例’钮,以查看曲线的形状→“下一步”→选“系列产生在列”→“下一步”→“标题”(输入本图表的名称)→“坐标”(是否默认或取消图中的X轴和Y轴数据)→“网络线”(决定是否要网格线)→“下一步”后,图形就完成了;
⑸ 自定义绘图区格式:因为在Excel工作表上的曲线底色是灰色的,线条的类型(如连线、点线等)也不一定满足需要,为此,可右击这个图,选“绘图区格式”→“自定义”→“样式”(选择线条样式)→“颜色”(如果是准备将这个曲线用在Word上,应该选择白色)→“粗细”(选择线条的粗细)。
⑹ 把这个图形复制到Word中进行必要的裁剪;
⑺ 把经过裁剪过的图形复制到Word画图程序的画板上,进行补画直线或坐标,或修补或写字,“保存”后,曲线图就完成了。
2.举例
下面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举三个例子说明如下:
例1. 下图是今年高考试题的一个曲线图,已知抛物线公式是Y=2X^2 ,请画出其曲线图。
因为不能直接利用Excel给出的函数,所以,其曲线数据应该用自己输入公式的方法计算出来,画图步骤如下:
⑴ 用“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Excel”进入Excel界面;首先画抛物线,为此:
⑵在A1单元格输入“-10”;在A2单元格输入“-9”,并用填充柄把自变量的取值拖到“10”。具体方法是:选择A1和A2单元格,并把鼠标指针拖到A2单元格的右下角,使鼠标指针变成细十字型时,按住鼠标往下拖,直至出现”10”为止。这样,就把自变量x的取值都列出来了;
⑶ 利用输入公式的方法求出函数值,并把结果列在B列上与A列的自变量相对应的位置。为此:单击选定单元格B1→单击编辑区的空格,在空格栏出现竖直形状指针后,输入“= 2*A1^2”(见下图,这是计算机能认识的公式,且等号和乘号都不可省)→回车→这时在B1单元格将出现数值“200”→用填充柄把B列的数据填满。
下一步就是画曲线了。其步骤和上述步骤完全相同:
⑷ 开始绘制曲线(步骤见上述的⑷);
⑸ 把曲线复制到Word中进行裁剪;
⑹ 在Word的画图程序中完善此图,包括画坐标、画直线、画箭头、写字等。
例2. 用Excel函数画正弦曲线的方法
用Excel的机内函数可以很准确地画出正弦函数曲线。现在说明如下:
⑴ “开始”→“程序”→“Microcoft Office”→“Excel” →以进入Excel窗口;
⑵ 在A1单元格输入“0”;在A2单元格输入“5”,意思是让它每隔5度角计算一次。
⑶ 选定A1和A2单元格,将鼠标置于A2单元格的右下角,使光标变成细的黑色十字(即变成“填充柄”)后,按住鼠标往下拖,一直拖到使A列最后的数值360出现,目的是使曲线画出一个完整的正弦曲线。这样,在x轴的取值范围就定下来了。
⑷ 选定B1单元格后,用“插入”→“函数”→在“搜索函数”项选择“数学与三角函数”→在“选择函数项”选“SIN”,意思是我要计算三角函数值;
⑸“确定”后,就出现一个参数选择框,让你输入有关参数值。因为计算机是按弧度计算的,你在A列输入的是角度,所以必须把角度换算为弧度才可以。为此,应该在出现的对话栏的“函数参数”栏的“Number”项输入“A1*PI()/180”,
键入以上参数值后,与A1单元格的取值相对应的正弦函数值就在B1单元格显示出来了,是0。
问题是:我们不是只计算A1单元格这一点的正弦函数值的,我们需要把与A列各个取值相对应的正弦函数值都计算出来,以便做出完整的正弦曲线。为此,“确定”后还要进行下述步骤:
⑹把鼠标置于B1单元格,用填充柄把与A列单元格对应的正弦函数值全部求出来。在A列和B列的对应值都求出来以后,下一步就是画曲线了;
画图方法和例1完全相同,不赘述。其绘图结果见下图。
但是,这个图形的底色是灰色的,而且有横向网格线,这是我们不需要的。为此:
⑼ 右击曲线图,调出快捷菜单,在“绘图区格式”中选择不要网格线,并设定曲线的粗细和底纹的颜色(我选择了白色)→“完成”。
但是,得到的曲线横坐标的角度不是按0、90、180……标注的,而且没有坐标和相应的角度和函数符号。这时可以把曲线复制到Word的画图程序,根据需要予以完善,下图就是我修改后的结果。
例3. 用Excel函数画正态分布曲线
答:用Excel可以很准确地画出各种正态分布曲线。例:某地区考生的总平均成绩是350分,标准差是133 分,试画出考生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
画法如下:
⑴ “开始”→“程序”→“Microcoft Office”→“Excel” →以进入Excel窗口;
⑵ 在A1单元格输入“0”;在A2单元格输入“10”,意思是让它每隔10分计算一次。
⑶ 选定A1和A2单元格,将鼠标置于A2单元格的右下角,使光标变成细的黑色十字(即变成“填充柄”)后,按住鼠标往下拖,一直拖到使A列最后的数值 “350+3×133=750”(即期望加三倍标准差之值)出现,目的是使曲线画得更完整一些。这样,在x轴的取值范围(0~750分以上)就定下来了。
⑷ 选定B1单元格后,用“插入”→“函数”→在“搜索函数”项选择“统计”→在“选择函数项”选“NORMDIST”,意思是我要计算累计分布函数或概率密度;
⑸“确定”后,就出现一个参数选择框,让你输入有关参数值
参数选择
输入值
X(准备计算其概密的那一点)
A1
Mean(期望,即总体平均值)
350
Sdandard dev.(标准差)
133
Cumulative(计算累计分布函数吗?)
False(否)
键入以上参数值后,与A1单元格的取值相对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就在B1单元格中显示出来了,在本例题条件下其显示值为9.40305E—0.5。
⑹把鼠标置于B1单元格,用填充柄把与A列单元格对应的概密函数值全部列在B列相应的单元格上。下一步就是画曲线了;
⑺ 用鼠标同时选定A1和B1这两列→“插入”→“图表”→“XY散点图”(选其中有光滑曲线的一个图形,并按住“按住不放可查看事例”按钮,查看一下出现的曲线是否是正态分布曲线,如果满意,就按“下一步”按钮);
⑻ 在出现的图表向导中应选“系列产生在列”→“下一 步”;
⑼ 在“标题”栏加上标题;选定在X和Y轴上是否保留给定的标注,还是自定义;决定是否要网格线(我选择了不要网格线)→“下一 步”;
⑽ 右击曲线,调出快捷菜单,在“绘图区格式”中设定曲线的粗细和底纹的颜色(我选择了白色)→“完成”。这时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如果需要原理曲线,也可以把上图中的正态曲线复制下来,再在Word画图程序中改画。下图就是我用这种方法画的正态分布曲线原理图。
图见参考
我照着做过 还行
在Fluent如何看残差曲线
在Solve-Monitors-Residual,出现窗口,在第一项option下面,点plot,然后Ok,
在solve-iterate即可看到;
用excel怎么做步冷曲线图
首先,先要选中你要的2组数据,excel默认第一组是横坐标的,下面一组是纵坐标的,这2组数据数量要一致。
点击工具栏上的插入按钮,然后在下面找到散点图选项,点击,然后选择一种曲线模式,然后再选中点击,曲线图立马就出来了
,这时可以对出来的曲线图进行修改,如果更改横纵坐标数据的间距,范围等,就可以点击横纵坐标的数值,点击右键,想更改曲线的颜色,背景颜色,还有标题等。可以分别选中曲线条,背景、标题,点击右键后,选择下拉菜单,在同一个图中插入其他曲线,点击右边的标题,右键、选择选择数据,在对话框中选择添加曲线,如果曲线进行值的修改,也可以在对话框中选择编辑曲线,按提示操作即可。
以上就是用excel做曲线图的方法
这幅关于主动运输的曲线图应该怎么理解?
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细胞内液浓度,那条横线是细胞外液浓度,而细胞外液是不变的,因为主动运输是逆浓度运输的,所以曲线可以超过横线。
细胞主动控制此物质在细胞内浓度,与细胞内外浓度差没有直接关系,细胞室靠主动运输来控制细胞内浓度,如果是协助扩散的话细胞内外浓度相同时细胞内部浓度是不会继续升高的。
扩展资料:
根据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仍然能够吸收离子,说明该矿质元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物质在细胞内浓度随时间不断升高,直至高出细胞外浓度近一倍。
主动运输不但要借助于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种特异性的传递蛋白质分子作为载体(即每种物质都由专门的载体进行运输),而且还必须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来完成。首先,载体蛋白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中获得能量并转化为活化载体,与膜内或膜外的物质结合,形成复合称为离子泵或质子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动运输
谁知道DSC曲线怎么分析啊?
DSC:差示扫描量热计;
DTA:差热分析.
我认为DSC(差示扫描量热法)比较好,可以测定物质的熔点、比热容、玻璃化转变温度、纯度、结晶度等
差热扫描量热仪——测量的结果是温度差
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的结果是热流,定量性较好
差热分析 (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是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输入给样品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两种方法的物理含义不一样,DTA仅可以测试相变温度等温度特征点,DSC不仅可以测相变温度点,而且可以测相变时的热量变化.DTA曲线上的放热峰和吸热峰无确定物理含义,而DSC曲线上的放热峰和吸热峰分别代表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
DTA与DSC区别的分析
DTA:差热分析
DS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两者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比较待测物质与参比物质随温度变化导致的热性能的差别,同样的材料可以得到形状基本相同的曲线,反应材料相同的信息,但是实验中两者记录的信息并不一样.
DTA记录的是以相同的速率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待测物质因相变引起的热熔变化导致的与参比物质温度差别的变化.通常得到以温度(时间)为横坐标,温差为纵坐标的曲线.
DSC实验中同样需要参比物质和待测物质以相同的速率进行加热和冷却,但是记录的信息是保持两种样品的温度相同时,两者之间的热量之差.因此得到的曲线是温度(时间)为横坐标,热量差为纵坐标的曲线.
比较之下,因为DSC在实验过程中,参比物质和待测物质始终保持温度相等,所以两者之间没有热传递,在定量计算时精度比较高.而DTA只有在使用合适的参比物的情况下,峰面积才可以被转换成热量.
再者,DSC适合低温测量(低于700℃),而DTA适合高温测量(高于700℃).
差热分析法(DTA)
DTA的基本原理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在DAT试验中,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转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如:相转变,熔化,结晶结构的转变,沸腾,升华,蒸发,脱氢反应,断裂或分解反应,氧化或还原反应,晶格结构的破坏和其它化学反应.一般说来,相转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差热分析的原理.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坩埚,置于炉中以一定速率 进行程序升温,以 表示各自的温度,设试样和参比物(包括容器、温差电偶等)的热容量Cs、Cr不随温度而变.在0-a区间,ΔT大体上是一致的,形成DTA曲线的基线.随着温度的增加,试样产生了热效应(例如相转变),则与参比物间的温差变大,在DTA曲线中表现为峰.显然,温差越大,峰也越大,试样发生变化的次数多,峰的数目也多,所以各种吸热和放热峰的个数、形状和位置与相应的温度可用来定性地鉴定所研究的物质,而峰面积与热量的变化有关.
请问fluent中怎么得到某一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1,在fluent菜单surface里面定义你所要的点或者面;surface--point--打开网格图,用鼠标右键选取
2,在solve/monitor/里面选择第一步定义的点或者面,并在横轴选择为时间t或者iterations,纵轴选择为你关心点或者面的参数(如压力、温度、速度或者湍流强度等)。
3,选择Plot + write
4,计算结束之后,得到的结果文件就是你要得参数的历史数据。该数据可以很便捷的导入任何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分析,如TECPLOT,MATLAB,Origin and so on.
设置监测点
要观测的点设置完成后,设置监视器,选中surface
在define中定义 点和面类型以及要观测的参数
观测结果如上图
生物间竞争关系与捕食关系曲线图怎么区别?有一种竞争曲线图(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当)和捕食曲线图很像。
看哪个波峰先,先的是被捕食者后的就是捕食者,而且两条曲线会有交叉。竞争曲线一般不交叉,一方种群变大,另一方就减小。
如何看懂听力图?曲线怎么分析?
首先,从上往下看,先看左边的从0到最下面的120,是代表声音的强度,我们用dB(分贝)来表示,再看上面的一排数字,从125—8000,是代表声音的频率,我们用赫兹(HZ)来表示,就像钢琴的键盘一样,从右边的低频到左边的高频,不过听力图是以1000HZ为中间,1000HZ往前是低频,1000HZ往后是高频,低频是代表声音的能量大小,而高频是代表语言的清晰度。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