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套期保值调查:“期货稳价订单”解决了什么问题? 期货市场什么叫套保交易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骤然加大,给众多实体企业构成不小的经营压力。
“我们电缆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铜铝占整个生产加工成本超过70%,如何在铜铝价格剧烈波动环境下锁定较低的采购成本,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行业里有句不成文的谚语,就是电缆企业成也铜价,败也铜价。”一位江苏地区某电缆企业采购部负责人向记者感慨说。如今他们最担心电缆制造项目刚中标,铜价就大幅上涨,一下子吞噬所有的合同利润。
这种担心,在金属钢材加工领域相当普遍。
一家太仓地区钢材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与下游企业签订合同,按照生产计划需采购一批钢材,但现在最怕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当初采购成本过高,“做一单赔一单”。
“以往,我们只能看天吃饭,祈祷钢材采购后价格能一路坚挺,但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他向记者直言。所幸的是,随着期货套保策略的普及,他发现越来越多同行都开始借助各类期货套保工具锁定较低的原材料采购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
但是,企业要落地期货套保操作,绝非易事。
记者走访安徽、江苏地区多家钢材、铜加工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参与期货套保,仍面临两大操作瓶颈:一是众多实体企业缺乏期货套保专业人才,难以根据自身现货交易状况开展期货套保做好价格波动风险管理;二是即便不少企业参与期货套保,但风控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准确评估其持仓头寸的风险敞口,也较难控制参与期货套保交易的相关风险。
针对这种情况,去年9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了“期货稳价订单”试点业务,力争解决上述企业期货套保操作瓶颈。
所谓“期货稳价订单”,全程以贸易合同形式完成,但贸易合同会内嵌“期权”条款。其好处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期货稳价订单”里的“含权贸易”条款,能够满足众多不能直接参加期货期权交易的企业套期保值需求,某种程度解决政策限制问题;二是上期所积极引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帮助实体企业设计方案,相当于将期货套保风险管理业务“外包”给专业团队,解决企业缺乏期货套保专业人才等问题;三是含权交易所涉及的钢材价格波动风险由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承担,并由他们前往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助力企业更好地实现套期保值风险控制效果。
江苏隆兴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席劲松告诉记者,去年9月以来,他们通过“期货稳价订单”,累计对约6.5万吨钢材进行套保,主要对冲钢厂后结算、下游客户远期点价贸易所带来的钢材价格剧烈涨跌与基差异动风险。尽管他们的钢材期权套保操作花费了1254.6万元权利金,但通过行权的收益达到2200余万元,达到了锁定钢材交易价格降低经营风险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上海期货交易所积极开展“期权走进企业 服务实体”试点,支持产业企业借助原油、铜、黄金等场内期权产品开展价格波动风险管理,越来越多企业正积极试水期权作为大宗商品套期保值的新工具。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期权工具的权利金补差功能“摊薄”原材料采购成本;一方面期权工具所占用的资金量相对较低,能有效降低企业期货套保持仓的保证金压力。
安徽天大铜业有限公司监事仲根喜告诉记者,7月是铜杆行业的淡季,考虑到库存积压所面临的铜价价格下跌风险,公司董事会决定将一部分风险敞口通过期权交易进行保值。
“鉴于当时铜价偏高,我们以卖出看涨期权为主。”他指出。企业期权管理的现货规模一度达到8750吨,累计权利金收入与支出分别达到2875万元与2666万元,期权端盈利约209万元,若结合现货,整体盈利额约为500万元,顺利达到对冲铜价剧烈波动风险的预期目标。
记者多方了解到,相比民营企业决策机制相对灵活迅速,上市公司与国有企业仍面临诸多期权套保操作难点。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会计准则尚未将期权卖权(卖出期权)视为套期保值工具,令企业期权卖权被归类到“投资收益”,导致不少上市企业与国企高层将期权卖权视为一种“投资工具”,不敢贸然尝试。
“期货稳价订单” 雪中送炭
“今年钢材金属价格波动幅度远远超过往年,让我们经营很难受。”某国有大型钢厂的销售部主管向记者表示。目前企业销售钢材的方式,主要是按照年度销售计划,定期从下游钢材加工企业出售钢材。但由于近期钢材价格走低,导致“卖一单亏一单”的概率大幅超以往。
“事实上,我们一直尝试借助期货套保,对远期销售订单开展卖出套保,锁定合理的钢材销售价格。”他指出。但是,相关套期保值操作难度不小。原因之一是企业仍缺乏专业的期货套保人才,不知道如何准确评估其持仓头寸的风险敞口,难以控制期货套保的相关风险。
为了解决国企的套保需求,去年9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了“期货稳价订单”试点业务。
记者获悉,“期货稳价订单”主要分成两大步骤:
首先,国有钢厂与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含权贸易合同,向后者销售钢材,并在合同中规定根据后续市场走势确定最终结算价,从而帮助上游国有钢厂锁定最低钢材销售价,保障其销售利润。
其次,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与下游客户企业(主要是国有钢材企业的下游买家)签订贸易合同,向其销售钢材,同时在期货市场通过买卖期货,成功对冲钢材价格剧烈波动风险。
在试点初期,上海期货交易所对钢厂购买含权贸易服务的费用提供一定比例的支持,鼓励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