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期货>正文

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机构化专业化 法人权益占全市场比例超过六成 期货市场投资风险

2023-08-23 19:35:16 互联网 未知 期货

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显现机构化、专业化的新特征,法人权益占全市场比例超过六成

来源:期货日报 

回顾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由商品市场价格改革孕育出的国内期货市场,在政府直接推动下建立。国内期货市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早期探索、清理整顿,以及21世纪以来规范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国期货市场的参与者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中介机构在多元化业务发展背景下,逐步成为各具特色的综合服务提供商,由此期货功能发挥进一步深化升级。

市场投资者结构显现新特征

以1990年我国首家期货交易试点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开业为起点,我国期货市场建设由筹备迈向了落地运营。在早期探索发展阶段,市场一度出现50多家交易所、上千家期货经纪商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市场也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

为此,国务院于1993年11月发布《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标志着第一轮清理整顿的开端。在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的背景下,期货交易所由清理整顿前的50多家缩减为15家,并进行了会员制改造;随后,在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将15家交易所合并为3家,分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郑州商品交易所(CZCE)和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其他未被保留的期货交易所,或转型为证券公司,或转型为期货公司。

至于期货经纪公司,在清理整顿阶段,中国证监会先给330家期货经纪公司颁发了“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随后又陆续注销了一批违规违法和财务状况差的经纪公司许可证。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要求期货经纪公司提高最低注册资金至3000万元,增强抗风险能力,改善财务状况。截至1999年12月底,期货经纪公司增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我国获得期货经纪许可证的公司剩余179家。

经过两轮的清理整顿后,中国期货行业自律性组织——中国期货业协会于2000年年末正式成立,为下一阶段中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融资体量增加、流动性增强,中国期货市场步入稳步发展期,2003年我国期货市场双边交易总额回到1995年的最高值10万亿元。

随着市场交投活跃,中国向兼具商品和金融的综合性期货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2006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首家股份制交易所。中金所的成立,直接推动了期货市场参与者、期货中介机构的发展。

2010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批复》的通知。中期协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期货公司代理客户量为141.14万户。其中,自然人客户137.06万人,占比97.11%;法人客户4.08万户,占比2.89%。不难看出,虽然市场投资者规模逐渐扩大,但就投资者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占比仍然偏低。为此,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向各家期货公司下发了《特殊单位客户同意开户业务操作指引(暂行)》,为基金专户参与商品期货交易进一步铺平了道路。随后,国投瑞银基金旗下的一款商品期货套利专户产品正式发布,获得基金业首个商品期货交易编码,拉开了特殊法人进入商品期货市场的序幕。

随着银行、保险等机构加速参与,国内期货市场投资者机构也在不断优化。今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业客户权益进一步增长,参与套保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在增加。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光表示,截至9月24日,期货市场有效客户数180.80万个,法人权益占全市场比例超过六成。

“目前国内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呈现机构化与专业化两大变化。”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表示,投资者的机构化体现在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客户、金融机构、私募为主的金融机构,以及风险管理公司等在市场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在某些品种上甚至出现法人持仓占比接近80%的情况,与此同时,大部分自然人群体呈现向专业化转变的趋势,虽然他们以自然人身份参与期货市场,但是交易行为越发专业化与机构化。

股东结构呈差异化发展局面

事实上,在经历两轮清理整顿后,金融期货产品退市,不少金融机构也退出期货市场。从股东结构来看,当时的期货公司呈现出地方色彩浓厚、金融特征弱的特点。在中金所成立的前后几年,增资扩股、股权变更、重组、整合等频现,彻底改变了各家期货公司的发展轨迹。

早在2007年年底,多层次的“期货业生态图”雏形已初步显现。据期货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当时国内180多家期货公司中,具有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为50家左右,与此同时,在中金所公布的会员名单中,券商系期货公司占据了交易结算和全面结算会员总量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全面结算会员中逾七成是券商系期货公司,交易会员则大多为传统的中小型期货公司。此外,对于非券商系,尤其是走自主独立发展之路的期货公司,2007年商品期货市场的红火行情大大充实了公司的净资本,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净资本高过注册资本金的期货公司。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正常经营的期货公司共161家。其中,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数量进一步攀升,达到69家,占国内期货公司总数比重超过四成;全国期货营业部共1184家,较2010年年底增加166家,同比增幅16.31%。

同时,期货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来拓展业务和增强抗风险能力,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从注册资本金分布情况来看,2011年注册资本在2亿元以上的期货公司增加到32家,1亿元以上的为76家。

随后几年间,证券公司收购期货公司并进行增资以及行业竞争带来期货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现象加剧,从2015年年底开始,国内正常营业的期货公司数量回落至149家。截至目前,全国期货公司中有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近70家,其中34家为证券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除了引入金融机构、地方国企等以外,2023年南华期货、瑞达期货成功登陆A股,打开了期货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通道,促使股东结构走向多元,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进而支持期货公司自身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中期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全国期货公司注册资本合计800.09亿元,净资产额合计1261.66亿元。此外,全国期货公司中,目前有2家A股上市期货公司、2家H股上市期货公司及15家新三板挂牌期货公司。

今年以来,中国期货业版图迎来新变化。一是随着期货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外资加速布局国内市场。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扩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依法核准摩根大通期货为我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二是时隔多年后,期货公司新设迎来新动态,中国证监会今年接受了青岛港牵头设立法人期货公司的申请。三是产业资本开始透露出布局期货板块的意向,化工行业龙头企业恒力集团计划通过收购国内期货公司控股权,打造集团期货业务板块。

多元股东背景助力市场成熟

整体来看,在国内期货市场规范发展阶段,期货公司股东结构经历了由地方国企、民企等控股为主,向券商等金融机构参股控股的转变,近年来期货公司股东结构更加多元化,外资、产业资本对期货公司的关注度也在攀升。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股指等金融期货具有战略与现实意义,其中证券公司争夺期货公司资源的需求相对凸显。此前《期货交易管理条理》及《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规定,金融期货的经纪业务由期货公司开展,券商不得直接从事金融期货的经纪业务,要从事IB(介绍经纪商)业务,应通过其全资或控股的期货公司来参与股指期货,直至2013年金融行业监管层取消了IB业务对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的股权绑定限制。

券商等金融机构的引入,对期货公司最直接的影响是资本实力的增强,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期货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此外,在IB制度下,期货公司能够利用股东的渠道,获取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