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理财>正文

年内660家上市公司斥资逾2220亿元买理财 部分证券公司产品热销 信托公司怎么买理财产品的呢

2023-08-06 05:02:15 互联网 未知 理财

本报记者 彭妍 见习记者 杨洁

上市公司热衷买理财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相关公告,《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不完全梳理,年内共660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超2220亿元,同比减少17.47%。

记者调查注意到,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受到上市公司追捧。与此同时,有上市公司透露,由于银行理财收益逐步下调,正逐步倾向购买证券公司理财产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投资者而言,不必过分担心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更需要关注的是企业自身经营情况的发展。

年内认购总额同比减少

结构性存款仍占“大头”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11日,已有660家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超2220亿元。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热情有所“降温”,认购总额较去年同期减少470亿元,同比下降17.47%。

明明认为,今年经济发展承压,上市公司闲置资金规模可能有所下滑,加上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无法承诺“保本”,可能导致上市公司理财认购金额较去年有所下滑。

“2023年,上市公司的经营信心和预期应该相对较弱,闲钱理财的资金规模较大,同时彼时流动性较为宽松,且当时结构性存款监管也尚未加强,因此去年同期上市公司的理财需求较大,产生了较多的实际认购。”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大致分为:存款、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投资公司理财、信托、逆回购、基金专户等几大类。其中,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拔得头筹,今年共有515家上市公司购买,合计认购金额超1462亿元。同时,在这515家公司中,有335家公司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占比100%,即所有资金都用来购买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

“结存性存款期限相对较短,收益和2年至3年定期存款近乎相当,同时风险较低,即便受到监管限制,对上市公司而言,仍旧具有吸引力。”明明分析道。

证券公司产品渐受垂青

但仍难取代银行理财

湖南省一家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资金充裕,为将闲置资金灵活使用,每年都会买理财产品。其中,公司募集的资金,以购买结构性存款为主,公司自有资金则主要购买中低风险的证券公司理财产品。”

记者在与上市公司工作人员交流中注意到,证券公司产品也有受到青睐之势。上海市一家批发与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安全和稳定是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时首要考虑因素,“我们现在正逐步向证券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因为其收益高,安全同样有保证。”

这一点似乎也能从数据中得到印证。Wind资讯数据显示,年内共有109家上市公司购买证券公司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超147亿元。而在这109家上市公司中,去年同期仅有39家公司购买了证券公司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55亿元。

陶金认为,证券公司本身的理财渠道能力和销售能力增强,能更好地迎合了上市公司理财需求。同时,上市公司的理财经验逐步积累,财务管理和投资能力正在增强,也愿意接触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