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什么是打新基金,打新基金如何操作? 如何购买股票基金操作流程图片

2023-07-21 14:44:30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什么是打新基金,打新基金如何操作?

先说结论:市场上没有专门的打新基金,打新只是一种策略,而且基本上80%以上的基金都会打新。

具体分析如下:

2023年春节过后,受市场大跌影响,一时间人心惶惶。

所有人都在拼命寻找一种高利润,且波动小的投资标的。

股市老司机都知道,股票打新有大机会!

受益于场内资金充足、市场定价不成熟,股票上市初期总会经历几轮爆炒、涨停,才会回落到正常水平。

不少人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用便宜的发行价买入,涨停价卖出,以此大赚特赚。

申请买入发行价股票的行为就被叫做“打新”。

2023年3月以来,注册制分别在科创板和创业板落地,大量新兴中小公司涌入A股。仅2023年前4个月,就有超140家公司上市,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打新对象。

场内打新热情空前高涨。只要中签就是“暴利”,只要上市就会涨!

2023年前4个月上市的公司,顶着市场大涨大落的压力,累计收益没有一只是绿的,日均涨幅中位数达5%左右!(参考中位数,避免某只股票涨幅离谱,拉高均值)

尽管交易所规定,股票账户里必须有1万元以上的股票,持股超20天才能参与打新。而科创板、创业板更是要求通过专业风险评估、有两年以上的炒股经验,账户金额超20万或50万元才能参与打新。

股市依旧一签难求。上到机构,下到小散,趋之若鹜。

正因如此,受限于稀缺性、门槛高,一直无法做到人人吃肉。

打新一年,颗粒无收十分常见。

直到2023年秋,5只蚂蚁上市配售基金,只面向普通投资者开放。无需开户、低成本、必中、明星基金经理站台、史上最强独角兽、买入就是看涨。尽管之后蚂蚁没能上市,但却给所有人一次认识打新、参与打新的机会。

人们忽然发现,借助基金的持仓金额,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帮我们普通人去打新,似乎也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在这种思路的渲染下,网上吹“打新基金”的越来越多,收益喊的是越来越离谱。

乱花迷人眼,私信问我“打新基金”的朋友也逐渐多起来。

(打新基金一般理解为:以股票打新为主要收益策略的基金)

多多一文帮你彻底搞懂,什么才是“打新基金”的真面目,

帮大家摆脱迷信,走出误区。

一、“打新基金”不是新概念

首先,大家必须清楚,在基金分类中并没有专门一类叫“打新基金”。

实际上,所有持有股票满足条件的基金,都能参与打新。

在天天基金的基金数据一栏,能直接查询有哪些基金正在打新,哪些已经获配中标。

网址直接贴给大家:http://fund.eastmoney.com/data/FundDxgDxjjyl.html

2023年初至4月中旬,全市场共有近4100只基金参与了打新。

数据来源:WIND

上自600+亿的热门大基金,下到1千万不到的小基金,所有基金经理都在积极参与打新。几乎是每天一睁眼、一开市就在挂打新申请。

由于打新是按投入的资金量分配中标数,越舍得下血本的基金中签率越高。不少财力雄厚的大基金在这方面,有天生的优势。规模越大,打新参与率越高,中标额度也越大。

简单来说,“打新”并不是某只基金独有的操作,也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投资套路,它只是所有人都在用的投资增收基本策略。

我们没必要一提到基金打新,就把它吹得神乎其技,玄而又玄。

不过只要是策略,就有合适不合适,用得好不好的区别。

用得好,能为基金收益增色不少,是吃大肉;

用得差,打新是否中标、中标多少,对收益的影响都不大,只是一个餐后曲奇饼。

二、打新真的像媒体宣称的那样,人均收益40%吗?

上文提到,规模越大的基金,中签概率越大,获配金额越大,按理说应该更能体现收益。

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

根据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基金规模的增加,基金打新所获得的收益,反而在不断减少!

举个例子,规模2亿的基金和规模200亿的基金同时花2千万元打新,全额中签后,获得了1千万的收益。对于小基金而言,1千万收益相当于大涨5%;对于大基金而言,1千万仅能贡献0.05%的涨幅。

大基金固然可以通过砸钱,拉升打新收益,但200亿的基金需要砸10亿打新才能砸出5%的涨幅,市面上有这么多股票可供打新么?又能保证全部中签么?

挪用这么多资金,利率效率低不说,还不如去买已经上市的股票。更夸张来说,买10亿元茅台股票,涨1%都比砸钱打新来得简单、确定性高。

所以,真正能用好“打新”策略的必然是小型基金。

具体有多小呢?

如果是股票仓位占比80%以上的基金,2~4亿即可。

如果是股票仓位占比50%左右的基金,3~5亿即可。

如果是股票仓位占比30%以内的基金,则必须超过4亿,且控制在10亿之内。

总而言之,在保证沪深两市底仓充足、能参与针对机构的网下发行前提下,太小容易清盘无法保证资金周转,太大容易稀释收益,适中最好。

目前市面上不少宣传自己是“打新基金”的都是规模适中的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在80%~30%之间),包括各类固收+、股债平衡、偏股混合等常见的类型。

回到大家最关心的收益问题,小基金单纯靠打新究竟能挣多少呢?真的一年赚40%吗?

这就要说到打新获配资金占全部资产的比重,即打新对涨幅的贡献率。

为此,我统计了2023全年,2~10亿规模内1672只基金的打新情况:

数据来源:WIND , 2023年数据

假设所有股票上市后都大涨100%,那么获配资金的收益贡献率,最多也不过15%不到,而最低甚至可能为0。

对比这些小基金2023全年30%~60%的收益,既不算多,也不能说少。

更核心的收益影响要素,依旧是底仓的投资方向。

例如,表格中收益最好的长信医疗保健行业基金,打新收益贡献率仅11%左右,但因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热门医药股,2023年收益达75%,优质的底仓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收益。孰重孰轻,一看便知。

打新策略,不论是在哪只基金里,都只能作为底仓的有益补充。

属于锦上添花,而并非雪中送炭!

那些宣称能赚40%、50%、70%的人,大都是把底仓+打新的收益一起算,再给自己贴一个“打新基金”标签,让人误以为全都是打新赚来的。

千万别上他们的当!

三、怎样才能使打新收益最大化?

上文说到,底仓才是基金收益的核心。

底仓选得好不好,主要看基金经理的水平。

但优质的基金经理手下基金规模大都上百亿,不符合小基金要求,打新再积极收益也会被规模稀释。那些水平一般的基金经理选股水平一言难尽,一不小心就翻车,打新收益甚至不能弥补底仓亏空。

此时,固收+、偏债类基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由于主要底仓在债券、存款等波动小的投资品种,底仓翻车可能性很小,大部分仅留下20%~50%的股票仓位让基金经理操作。

整体持仓结构为:底仓+股票+打新,即使股票全部翻车也不会对基金整体造成巨大冲击。

债券旱涝保收,打新锦上添花,相互搭配使打新策略的优势得到充分释放。

这也是市面上大多号称“打新基金”的真实面目。

那么,如何找到靠谱的、锦上添花的“打新基金”呢?

在天天基金的【打新股基金】板块,按照获配金额排序慢慢挑选即可。

但鉴于基金数量过多,大家直接筛毫无头绪,我用WIND稍微筛选了几只。

在筛选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了股债持仓不同、基金经理从业年龄、基金规模是否稳定、长期收益排名、基金评级等因素。仅供参考:

如果想要收益稍高,股债平衡、股债混合类基金都可以作为参考,股票仓位占比大概在50%左右。缺点是波动较大。但只要基金规模适中,打新获配比例在5%左右也能为收益锦上添花。

如果想要稳定,选择偏债类混合基金,股票仓位在40%以下,债券仓位超50%。每年收益虽然不高,但波动小,有“稳稳的幸福”,打新策略能在债券收益的基础上不断给收益加油添柴。

必须注意的是,偏债类打新基金大都被机构重仓。10亿不到的基金规模,往往几家机构就已经占满,对一般基民不太友好。跟着机构喝汤也是一种选择,但要时刻小心机构跑路形成踩踏,对我们小散的收益造成伤害。

最后,策略风险提示:

基金具体的投资策略(如,今年是否使用打新策略)完全由基金经理决定。

当基金经理判断今年市场不适合打新,或是打新收益不大时,也会放弃这一策略,主要精力回到股市做低吸高抛。

总之,投资有风险,盲目追求“打新”概念不可取!

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懂得选股的基金经理,才是一只高收益基金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还无法稳定盈利的朋友,强烈建议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