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公司与私募基金,银行理财业务合作模式研究
银行理财业务的规模与现况
2023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进一步转型升级,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5.86万亿元;同时,2023年全年银行理财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9932.5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7.4万亿元,同比增长59.07%;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7.28%,同比上升22.06个百分点。2023年底,同业理财存续余额0.39万亿元,同比下降53.86%;理财产品通过各类资管产品嵌套投资规模为8.93万亿元,同比降幅为4.7%,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减少25.71%。信托、券商资管、基金资管是理财产品主要投向的资管产品。
从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来看,固收类产品“独占鳌头”。
截至2023年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5.65%,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84.34%;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3.97万亿元,同比减少24.19%,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15.36%;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0.08万亿元,同比减少13.35%,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0.3%;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规模较小,为5.6亿元。
私募基金与银行理财合作
资管新规的影响
央行、证监会、外管局及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8]106号文】(下称“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发布和实施以后,所有的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而其中的7万亿元保本银行理财将逐渐消失。对私募基金的资产管理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特别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面对全功能的牌照优势会对私募基金的理财形成冲击。
资产管理新规的出台不仅仅改变了银行理财管理的格局,同时更是明确规定不允许银行理财将私募基金作为理财投资合作机构,这就是明确将银行理财与私募基金进行了完整的切割,从而将私募基金从与银行理财的合作中率先政策出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银行理财子公司为合作开了方便之门。
2018年12月出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又为银行理财子公司与私募机构的合作打开了方便之门,银行私募理财产品可以与持牌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符合条件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进行合作。
合作的条件:
第一、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满1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会员。
第二、担任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顾问的,应当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其具备3年以上连续可追溯证券、期货投资管理业绩且无不良从业记录的投资管理人员应当不少于3人。
第三、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既可以通过投顾模式来实现与银行公私募理财的合作,也可以通过直接的委托投资模式接受银行私募理财资金,为私募基金与银行的合作打开了一条通道。
期货公司与私募基金,银行理财业务合作模式
期货公司资管业务
2012年底,期货公司开始获得资管牌照,通过近几年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银行与期货公司资管传统合作的主要模式有:银行代销期货公司资管产品,银行在期货公司自营理财投资,银行为期货公司资管产品提供托管服务。
传统合作模式下,期货公司很难与银行理财建立起紧密联系,期货公司可以创新合作模式。
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指出,在理财合作机构范围方面,与“资管新规”一致,规定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所投资资管产品的发行机构、受托投资机构只能为持牌金融机构。
期货公司发行资管产品,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公募理财产品投资期货公司资管产品,私募基金以投顾的方式来管理。
银行理财子公司出资金,私募跟投资金保证投资效率,期货公司用跟投和存款置换资管权益。三方共同获益。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