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估值基金火了,值得买吗?
作为行业一大创新产品,混合估值法债券基金在今年2月份正式走上台前。近期,这类产品陆续成立,显示出市场对这类产品追捧。今年成立的6只混合估值法基金的首募规模皆在40亿元以上,其中有3只为78亿元以上,2只为60多亿元,1只为40多亿元。那么究竟混合估值法是什么?混合估值类的基金值不值得选择呢?
NO. 1
混合估值法,就是将市价法和摊余成本法两个估值方法混合起来进行估值。
那么,投资理财产品推出混合估值法,它与传统的估值方法又有哪些不同呢?假如有一只采用混合估值的理财产品,内含有债券、权益及衍生品不同类资产。其中60%-80%债券类固收资产以持有至到期为目的,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将这部分债券收益平均分摊到持有期的每一天。
另有20%-40%权益类及衍生品类资产部分是以交易为目的,则采用市值法按照市场定价来估值,最后综合得出该理财产品的混合估值。混合估值法相比于采用单一市价法估值的产品,结合了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优点,该类理财产品兼具平稳性和收益性。可以明显降低净值波动,平滑收益曲线,在债市出现调整时的回撤风险更小。由于产品组合中有以摊余成本计价的资产类别,故而通常这类理财产品会有封闭期。
2018年发布的“资管新规”中规定,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全面实现净值化管理后,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撤,没有了“保赚不赔”。混合估值法推出的背后,是银行理财和债基市场为应对赎回压力做出的主动选择,目的是为了稳定投资者信心。
NO. 2
混合估值类基金值得买吗?
同时采用了两种估值方法,也就意味着同时容纳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混合估值类基金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采取交易策略的资产依旧有适当的流动性,可以跟随市场波动捕捉买卖价差的机会。
另一方面,有持有至到期类的资产作为安全垫,可以有效降低净值的波动。特别是在去年债市出现赎回潮时,封闭式的运作可以减少不理性的赎回,从而避免对净值的负反馈。但同样,混合估值类的基金对持有期的要求较高。从第一批发布公告的混合估值类基金来看,封闭期在12个月到30个月不等,多数是要求18个月的封闭期。
此外,混合估值类基金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监管层面将如何变化,仍有待观察。
NO. 3
发行火了
今年成立的6只混合估值法基金的首募规模皆在40亿元以上,其中有3只为78亿元以上,2只为60多亿元,1只为40多亿元。
据数据统计,目前已经成立的6只混合估值型债券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超400亿元,为404.69亿元,平均发行规模67.45亿元。
与之相对,今年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为11.48亿元,混合估值型债券基金平均发行规模是其6倍。具体来看,招商恒鑫30个月发行规模79.26亿元、易方达恒固18个月发行规模78.33亿元、鹏华永瑞一年发行规模78.15亿元、国联安聚利39个月纯债发行规模63.72亿元、富国汇诚18个月发行规模62.77亿元、南方恒泽18个月发行规模42.47亿元。
除了上述6只已成立的混合估值债券基金之外,目前还有多家基金公司的混合估值法基金在发行。譬如工银瑞信泰丰一年,该基金募集时间为2月27日至3月17日;信澳汇鑫两年,募集时间为3月7日至3月24日;鹏扬裕利三年,募集时间为3月27日至4月10日。总体来看,混合估值法基金大多设置了80亿的募集上限。
NO. 4
业内纷纷看好
谈及混合估值法产品的前景,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市场空间前景广阔。一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混合估值基金有望成为重要的低波动投资理财工具,满足投资者低回撤、稳收益投资需求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资产配置选择,预计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从需求端来说,混合估值基金未来的市场空间较大。”
资管新规后,理财净值化转型加速,公募基金一直被认为是承接理财端资金的适配方向之一。一方面,混合估值基金波动较小,期限较现有大部分摊余成本法债基更短,和稳健型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适配,对其而言具备一定吸引力。另一方面,在当前利率震荡的市场环境中,部分资金对净值稳定且相对收益较高的策略和资产存在配置需求,混合估值基金的推出可以较好地承接。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