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募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榜(2023年度)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作者:兰老师
新年新气象,老揭工作室把前几年落下的《中国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榜》重新做起来,给大家提供基金投资不一样的视角。
老粉可能对这个榜单有点印象,《中国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榜》始于2011年。榜单的创建起源于一次与某大佬的聚餐,大佬对只按净值收益率的基金排名现状嗤之以鼻,强烈建议加入规模这个重要因子,这便有了《中国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榜》。
为什么要考虑规模,很简单,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基金经理的水平固然体现在每年的业绩上,但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管理规模。当年《中国基金经理能力榜》问世后,在基金行业和第三方评级机构之间引起轰动,有赞同,也有质疑。
依稀记得,这张颠覆性榜单推出的第一年,有一位三方评级机构的负责人对揭老师说:你们这个榜单纯属瞎做,这样的排名没有任何意义。
但如今回顾历史,才发现这张能力榜,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
譬如,在2011年制作的能力榜中垫底的某明星基金经理,在2017年的大蓝筹行情中,不仅跑输了指数,还差点亏损,最后据传因为业绩不佳而离职,如今更是再无音信;
又比如在2012年度、2013年度榜单(股票型)中连续两次夺冠的邓晓峰,当时鲜有报道,如今已然成为高毅资产的灵魂人物;
还有2016年度平衡型冠军夏俊杰,现任仁桥资产的创始人,业绩炸裂,连续11年获得正收益。
可以说,《中国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榜》在某种程度上能挖掘出不少有用的信息。我们也是洞察到了它的价值,因此根据之前的榜单,相继制作出了2012年、2013年、2016年、2017年的《年度中国基金经理能力榜》。
近几年琐事众多,暂时搁置,但今年的春节假期,老揭工作室排除万难、细心统计,正式推出《中国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榜》(2023年度),希望能继续发扬光大这张始创于2011年的颠覆性榜单。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