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混合型基金比指数型基金收益高,为什么不适合定投?

2023-07-13 15:12:49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混合型基金比指数型基金收益高,为什么不适合定投?

首先,混合型基金也是适合定投的,而且定投下来的收益绝对不比指数型基金差。

那么为什么市面上大多数的定投推荐,推荐的都是指数基金呢?

因为推指数基金简单,且需要承担的风险几乎为零。

指数基金教学的成本极低,“低买高卖”跟着行业和大盘走就好,只要智商在线即刻就能上手。

除此之外,甩锅也非常容易。毕竟指数基金是完全复制指数的,即便是你跟投亏了钱,也很容易把锅甩给指数头上去。

所以当小白在问买什么基金最靠谱时,很多线下银行的业务员、甚至一些大V门都愿意推荐指数基金,尤其是紧跟指数的那类。

但从实际的收益数据上来看,指数基金其实是完全被主动基金秒杀的。

1.0

指数基金就是按规则买入股票,没有人为因素,一般代表市场平均收益。比如上证指数基金、创业板指数基金。

而主动基金,就是基金经理主动操盘的基金,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策略投资,有一定的主观性。

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曾做过这样的统计,

60年的时间里,美国市场主动股票基金收益率均跑不过被动指数基金,

股神巴菲特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向投资者推荐指数基金:

定投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巴菲特甚至还曾在2007年发起过一个著名的赌局:

由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挑选主动基金组合,而自己就挑选标普500指数基金,对赌10年后哪个收益更高。

这场赌局最后以巴菲特的胜利而告终!

由此无数的人信奉【主动股票基金跑不赢被动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更强】。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流行谬误】!

【指数基金更强】在成熟发达的美国资本市场是正确的,

但中国的股市,散户较多,韭菜偏多,主动基金普遍比指数基金收益高。

据wind数据,从2003-12-31~2023-3-11的近17年时间里,

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252.45%,而同期混合型基金涨幅达到620.56%,

股票型基金涨幅更高达到668.15%,涨幅是沪深300指数的差不多3倍,

(数据来源:Wind /2003-12-31~2023-3-11)

再据天天基金网的数据,

(时间区间:2009-7-30到2023-7-30)

十年时间里主动型基金最终84.47%跑赢了沪深300,71.52%跑赢了中证500,

如果我们把时间区间缩短到8年,

(时间区间:2011-7-30到2023-7-30)

八年里主动型基金最终仍然是73.23%的主动基金跑赢了沪深300,86.5%跑赢了中证500。

所以,只要能够选出市场前60%-70%的主动型基金,我们就能够战胜指数基金。

中国主动基金收益高,再说直白点就是有大量散户可收割。

《全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全国股票投资者数量1.42亿,其中散户占比99.77%,

散户持股总市值59445亿元,占沪市总市值21%,而机构投资者持股总市值为45294亿元,占比16.13%,两者相差其实并不大。

但2017年机构整体盈利金额是散户的3.6倍。(机构盈利11156亿,散户盈利3108亿)。机构的超高收益都是收割散户而来的。

2.0

买指数基金让我少赚50万

谁好谁坏,不是打嘴炮,吹牛逼。

实战才能出真知!!!

为何我说主动基金完爆指数基金?

因为买指数基金让我少赚了50万!

2018年底,我抄底买入了指数基金,

目前总收益大约50%左右(不算后面加仓的资金,仅算2018年买入的资金)

(医药和证券收益高,是因为我卖出了一部分,导致显示的收益高于实际收益)

但如果我同期买入高收益主动基金组合,目前总收益是138%!

收益回测如下图

50% VS 138%!!!

收益至少差了一倍,我活生生少赚了50万+。

50万啊!

拍着大腿后悔!!!

谁说指数基金好,谁去买吧。我以后再不买了。

后面的实盘,我全部买的主动基金,收益杠杠的。

我目前的实盘如下

永动机-进取组合组合由我精选的主动基金构成。

今年3-5月在低位建仓18期。

截至目前收益率30.35%,同期沪深300为20%。

短短半年,主动基金组合收益已经战胜指数基金近10%。

后面几年,还会继续完爆指数基金!

3.0

主动基金为何能完爆指数基金?

为了搞清楚主动基金为何能完爆指数基金,我前后翻了上百份研报,仔细研究了100多支主动基金,回测了上百次收益。由于打开的页面过多,电脑都被卡死机三四次。

每支基金,我都对比他们每个季度的收益,对比他们的持仓变化,尽可能还原他们高收益的原因。

经过一个月的日夜研究,我终于搞明白,主动基金完爆指数基金主要是3个原因。

第一,主动基金能更好把握结构性行情。

小白可能没听过结构性行情这个词。

简单来说就是上证在3000左右晃荡,不是全面行情。

但有些风格的股票连续上涨,所以叫结构性。

在A股,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结构性行情。

比如,从2016年至今,快5年的时间。除了2018年是大熊市,其他时间全是结构性行情。

16-17年底是蓝筹行情,价值股完爆成长股。

沪深300上涨45.11%,创业板下跌13.89%。

19年初至今是医药、消费、科技行情,医药、消费、科技等成长股强于价值股。

沪深300上涨56.06%,创业板上涨104.34%。

所以能否把握结构性行情,对收益有巨大的影响。

买指数基金,就要赌每年的风格。比如今年风格是医药、消费、创业板,你赌对买这三个收益有50%,赌不对买沪深300,上证50等大盘股收益只有15%。但事实上普通散户没人能全部赌对风格(至少我目前没见过一个),所以买指数基金收益就很低。

而主动基金就没这个顾虑,由于持股均衡,且反应快速,不论什么风格都能把握,所以主动基金收益比指数基金收益高一大截。

比如16-18年的蓝筹牛,沪深300一支独秀,创业板等成长股一路下跌。当年买指数基金收益好不好,就看你买了多少沪深300。

但即便你全部赌对,全仓沪深300,收益依然不如优质主动基金。如果你还买了下跌的创业板,那收益至少折半。

收益回测如下图:

19年初至今恰恰反过来,医药、消费、科技等成长股一飞冲天,沪深300、上证50等价值股成了三惨。这两年你买指数基金收益高不高,就看你买了多少医药、消费、科技。

但即便你全赌对,全仓代表医药、科技的创业板,收益也才107%,远不如优质主动基金135%的收益。如果你还买了沪深300、上证50,那收益还得再少30%。

优质主动基金在蓝筹牛里完胜蓝筹,在成长牛里暴打成长。

连当年最强指数都不如主动基金。

你说,怎么比嘛……?

第二,同样板块择股能力更强。

又是血淋淋的实战教训

2023年初,我买的医药指数基金,至今收益大约95%左右。

本来非常得意!

但我一看同样的医药主动基金,收益已经185%。

95% VS 185%!!!

主动基金再次完爆指数基金

原因很简单,指数的编制主要是市值加权。

什么公司市值大,指数里就买得多,但大不等于收益高。

基金经理就没这个限制,从指数里再次精选优质股票购买,

收益自然比机械的指数高。

第三,主动基金风险小于指数基金。

我回测了历年大熊市,主动基金下跌都比指数基金小的多。

以18年历史第二大熊市为例。

指数基金回撤-29%,优质主动基金仅-17%。

-29%VS-17%!!!

市场跌的时候,主动跌的远比指数基金少!

你说比上涨,我主动比你强。

比下跌,还比你少。

比风格轮动,同样碾压你。

这就叫全方位无死角完爆。

至此,主动基金只能说一句:还有谁?

4.0

主动基金风险真的比指数高吗?

鼓吹指数的人对主动基金的攻击往往是这样:

“指数稳定、透明,主动基金一换人收益就扑街,所以风险很高”

我就挑一个牛基里换人最频繁的,华夏大盘精选。

自王亚伟之后几乎一年一换,最久的陈伟彦至今才三年。

这换人够频繁了吧?但收益如何呢?

过去15年年化26.48%,稳稳跑赢大盘。

走势图上大幅甩开指数,把沪深300压成一条直线。

国际专业基金研究机构晨星的权威研究报告显示,70%以上的主动基金都能战胜指数。

就算公司疯了,随便换人,70%的基金经理都比指数强。

考虑很差的结果,换了个很烂的基金经理,充其量也跟指数差不多。

“主动基金一换人就爆亏”,完全是没有任何实战,任何研究的“云”评论。

5.0

选优质主动基金很简单

很多人诟病主动基金的另一个问题是难选。

这也是误解,其实优质主动基金挑选相当简单。

两个字业绩,四个字长期业绩。

对基金经理来说,长期业绩代表一切。

对基金经理来说,长期业绩代表一切。

对基金经理来说,长期业绩代表一切。

目前A股的主动基金(混合型+股票型)有5000只左右。

我们用过去十年年化超过15%这个条件筛选,直接筛掉99%。

也就是说,尽管基金总数很多,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却很少。

过去十年真正牛逼的主动基金就几十支。

其他的不过是陪太子读书。

就这一招就能选出优质基金,你说难选吗?

6.0

主动基金优中选优

主动基金有人为因素,想从上千基金经理里面选出几个天才是很难的。但60%-70%的主动基金都能跑赢大盘,我们按收益、风险、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等常识,选出前20%-30%的基金还是比较容易,确定性也比较高。

不废话,我们直接上干货。

第一步,选业绩持续优秀的基金

基金,业绩代表一切。

巴菲特为何牛逼,因为业绩全球前几名。

业绩最能证明基金的优秀程度。

虽然过去业绩好并不代表未来业绩也一定好,但如果一只基金长期业绩优秀且稳定,那至少说明其综合能力中上等,未来业绩好的概率更大。

就好比,一个常年考班级前五名的同学,下次考进班级前五名的概率会更大,一般最差也不会跌出前30名。

目前业内常用的筛选基金业绩的方法是:“4433法则”。

这个方法由台湾大学的两位教授提出,以长期、中期、短期业绩排名作为筛选依据,认为同时符合4个筛选标准的基金,就是市场上的优质基金。

第一个4: 选择一年期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4的基金;

第二个4: 选择两年、三年、五年、今年以来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4的基金;

第一个3: 选择近6个月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3的基金;

第二个3: 选择近3个月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3的基金。

“4433”法“兼顾长中短期业绩”,可以选出业绩持续优秀的基金。

第二步:选风险低的基金

基金的风险如何衡量,主要看下跌幅度。

A基金赚20%收益,最大下跌5%。

B基金赚20%收益,最大下跌80%。

虽然都是20%收益,买A基金,不会亏钱,一直赚钱,拿着很爽。

买B基金,最高亏损60%,100万最高亏60万,大多数人会彻底崩溃,割肉出局白白亏损。

我们很容易看出A基金比B基金风险低。

有学术研究显示,最大回撤在30%以内,散户通常可以接受;回撤30%~50%,人们会觉得损失惨重;如果跌掉50%~60%甚至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