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黄金>正文

黄金首饰以旧换新 两年之后如梦初醒 黄金以旧换新和新买怎么划算一点呢

2023-08-15 17:34:57 互联网 未知 黄金

王女士说,自己的黄金耳环和黄金项链总重量37.1克,按照销售人员的说法,换成新款的黄金饰品以后,重量虽然达不到37克,但相差不会太多。

于是,她就将旧金交给对方,同时支付了300多元的差价,换购了新的金手镯和金戒指。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王女士又想换新款式了,于是她再一次来到这家金店。此时,她从店员口中得知,自己拿来的手镯和戒指总重只有17克多,听到这个数字,王女士大吃一惊。

原来两年前,自己用37克的旧金,做了一笔亏本的买卖,而且亏大了。不过,因为当时是耳环了项链后来换成手镯和戒指,的部位不一样,所以直观感受也不一样。如果当时自己就是一个手镯换另一个手镯,肯定就感受得出来。

王女士很后悔,她说如果当初知道,以旧换新在克数上的差距这么大,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当这个冤大头的。

更让王女士不满的是,店家开具的质保单上,本来标注了重量,但是店员偏偏在这个地方,用黑色签字笔密密麻麻写了好几行字。

王女士觉得,如果他在重量这个地方写得清清楚楚,一十七点几克,她可以看得到,那她当时肯定不会换。但是店方拿写的字把数字盖住了,这是可能是故意盖住的。

记者问,票上的标签不是背后有重量吗?王女士说,标签外面看上去是没有重量标的,他们都不知道这里面可以拿出来,直到现在过了两年才发现。

过了两年,王女士如梦初醒,悔得肠子都青了。对于王女士的质疑,这家金店的店长解释,黄金首饰以旧换新有两种换法,一种是克换克,按照重量来置换,消费者补加工费。

另一种是一口价置换,消费者拿来的旧金,先折算成价格,再对照新金的价格,补足差价。而王女士两年前参加的,是后一种,本身就不是按克数来置换的。

王女士的丈夫沈先生则表示,店方在销售时并没有清楚地告知他们一口价的换法,具体是怎么回事。而质保单上的克重,又看不清楚。这导致他们无法准确评估,这么换到底划不划算。

沈先生解释说,他认为损耗大约两三克都可以接受,但37克换成了17克,损耗了20克。而20克的金价近九千块钱,随便去哪里打一个镯子最多一千块钱工钱。相当于在这家店花了四五千块的手工费。沈先生觉得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接受的,37克变成了17克,损耗20克黄金来作手工费。

针对质保书上的重量一栏看不清楚的问题,店长表示,这不是故意遮挡,而且也没有硬性规定,不允许这样做。消费者可以向工商或者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去反映,由他们来给店方指出。如果职能部门要求店方全国统一,所有质保书必须要这样打印标签,标出重量才,他们才可以改过来。

双方各执一词,难以达成一致。目前,王女士已向渝中区消协反映了这一情况。

其实,像这样的纠纷,630已经报道过多次。都是消费者在金饰置换之后,发觉重量相差过大所致。那为什么这个领域,会成为投诉的重灾区呢?

金店在以旧换新的过程中,到底是如何同消费者沟通的?整个的交易又是怎么完成的?作为消费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的记者在主城一些金店进行了走访。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以旧换新是市场上各家金店都在进行的一种销售方式,具体有两种换法。其一,按克换。一克旧黄金换一克新黄金,不过每克要补加工费,大约是40多一克。

除了按克置换,目前市场上更为主流的则是一口价置换。走访中,记者发现,在很多金店,按照克数售卖的金饰产品,无论从款式还是数量上,都远远少于一口价商品。

工作人中解释说,一口价的做工要细一些,因为它讲工艺,不称重。和论克买比,加工费算起来要高一点。两者的价签也不一样,克对克的可能会写足金项链33.462克,而一口价首饰写的是足金项链零售价8077元。

按照商家的说法,一口价金饰,贵在工艺上。至于划不划算,就看消费者自己了。记者咨询后得知,如果两个板戒大概是八点几克,拿来克换克,能换一个八点几克的新首饰。

当然,要给一点加工费,这个差价大概几十块钱一克。而变成换一口价产品,算法则是八克金子值四千,可以换标价四千的金首饰。而标四千的金首饰,实际的重量肯定要轻一点,大概是原来的一半,四克。

在一些金店,当记者问及一口价金饰的实际重量,销售人员均没有明确回答,只是说这类商品不按克数,消费者不必了解。而实际上,记者注意到,部分一口价金饰的克重,实际就隐藏在折叠价签的中间。

这也是行业里的秘密,虽然有些顾客也知道。商家一般都会用这种折叠标签,黄金的重量不会标到正面,而是隐藏起来,还有些品牌不会标重量。

记者当面打开一个标签,这个黄金首饰重1.93克,一口价标签标明的售价是2080元。如果是克对克换或者论克卖,1.93克你只能卖到1100元左右。工作人员称,这是看工艺,工艺高一点价格就高一点。

经过走访,记者发现,商家一般不会主动提及一口价金饰的克重,甚至面对消费者的询问,也是含糊其辞,不予告知,从全国来看,相关纠纷近年来一直高居不下。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多次发出消费提醒,消费者在黄金首饰以旧换新期间,一定要对黄金首饰的重量、成色等多方了解,对比两种置换方式,做到心中有数,理性选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王焱宇 王安礼)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