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黄金>正文

黄金能保值,真是这样吗?

2023-07-16 11:45:45 互联网 未知 黄金

黄金能保值,真是这样吗?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盛世古董,乱世黄金”。2023的一开年,新冠肺炎大流行让我们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到了“混乱”。

值此之时,有个客户朋友前来问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普通家庭的资产究竟该如何保值?除了立刻马上把钱花掉外,保值的最好方式是不是就剩下买房子和买黄金呢?

通过交流,我和这位朋友在投资房产上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大都市的房产具有一定的周期穿越能力(即好地段的房子可保值、抗通胀),但鉴于目前国内大都市高企的房价和政策上的限购措施,对于普通家庭想做房产配置就很现实地面对了两道难题,其一,是否有大城市的购房资格,其二是否能够筹措足够的首付款,后续的收入能否扛起房贷。

因此如果说,房产是普通家庭资产保值的“理想型”(它的确不错,但就是自己暂时配不上它),那么可否像我的那位客户朋友所说,可以退而求其次入手“现实型”的黄金来保值资产呢?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关于配置黄金资产,给大众的结论是:“作为万里挑一的巨富阶层,少量配置3%-5%的黄金,以低于最严酷的时期也许可行,但对于普罗大众并不适用。巴菲特就反复贬损过黄金,指出他宁愿持有田纳西的耕地,也不愿意持有黄金。”

我知道此时此刻你的内心一定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黄金真如投资大师说的如此没有用,那为什么国家还会储备黄金呢?不仅你会这么问,这个问题放到美国,美国人也会问。而且问题的答案并不那么好说清楚。

话回2011年,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一场听证会。议员质问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黄金还是不是钱?”伯南克:“黄金不是钱。”议员:“那为什么央行还持有黄金?”伯南克:“用作储备的一部分。”议员:“那人们为什么还持有黄金?”伯南克:“为了对冲尾部风险,也就是非常非常糟糕的形势。”议员:“黄金6000年来一直是货币,政府说它不是就不是了吗?你们能随便改写经济法则吗?”伯南克:“……”面对一连串质问,几十年来全球央行行长当中学养最为深厚的伯南克,有点失语。虽然人们普遍以为黄金还是货币,但它已经不是了。可是要对抗这6000年传统,是有压力的。

以下,我将从两个维度论述钟教授的论点:一看黄金价值本质,二审黄金投资逻辑。

一、看黄金价值本质

黄金从来是货币,直到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完全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从那以后,全世界就进入法定货币(fiat money)时代。

所谓法定货币,就是货币的价值完全来自货币发行者也就是政府的规定:一张纸印上毛主席是一百块。这是政府的规定,至于市场是否接受它,取决于市场对政府的信心。

虽然在许多央行的储备资产表中还有黄金一项,但黄金本身不再是货币。

最简单的验证,你拿着黄金去买东西,对方可以拒绝,但对方不能拒绝法币。只有在央行发行比如金币时,金币才是货币,但其面值也是来自央行的规定,它是用黄金还是用黄铜来铸造,其实没有本质区别,跟纸币也差不多。

那么不再是货币的黄金,它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

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在得到《大学问》的课程中给出的答案是:信仰——人类对价值想象的共同体。

人们迷恋黄金,是因为黄金承载的正是人类历史对于价值的信仰,其供给数量取决于地球母亲的馈赠而不是政府的随心所欲,比可以任意印刷的纸币要好。

法定货币取代黄金不过几十年,每当人们对法定货币的信心低落到一定程度,对政府力量的信心低落到一定程度,就会想起法定货币时代到来之前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黄金。所以黄金被视为一种避险资产——可以用来规避政府胡作非为、政府失败的风险。

近十年的金价波动的确也会印证这一观点: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黄金价格一度快速冲高,反映了投资者不再相信各国政府能够控制局势;随后数年的持续下跌,反映恐慌情绪逐步缓解;在英国脱欧以后,黄金价格再度上升,说明恐慌情绪又再上扬。注定不平凡的2023年,金价刷7年半新高,突破1760美元关口,也有人说黄金大牛市只是刚刚开始。

但如果发生的坏情况再极端一些呢?

盛世下的金融危机、政局动荡或是暂时不受人类控制的新型病毒这种黑天鹅事件,也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小波动。如果当灾难来临:战争、饥荒、死亡末日,黄金还能保住人们的财富吗?

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师巴顿·比格斯在《财富、战争与智慧:如何在金融大难临头时幸免》一书中指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人的经验看,持有黄金确能保护住一点财富,但只能把它们视作“救命钱”。如果社会崩塌,人人自危,饥荒来临,那么黄金比法币好得有限,因为那时斗米值千金。你真正需要的是几亩农田、几条奶牛、几只猛犬、几把好枪。

以上是各位学者、媒体人对黄金价值理解,我个人学习完的感受是:黄金在应对危机时能起到一定的避险作用。但相较于人们对它价值的想象空间而言,黄金价值的实际发挥空间却是那么的有限。

二、审黄金投资逻辑

香帅在得到年度中国财富报告中指出:长期投资角度看,黄金不是好的投资标的。

她的论据如下:

首先是收益率不算高:从1990年到2023年这30年间,黄金的年化收益率是4.6%。而同期美国标普5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是7.9%。

重点是,黄金不但收益率不高,波动率还很高:从1990年到2023年这30年间,黄金的年化波动率高达15.2%,远远大于股票和债券。

而且,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到200年,这个数字更夸张。根据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和桑杰·米斯拉的计算,从1836年到2011年,在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黄金的实际年化收益率,只有1.12%,远低于长期美国国债的2.9%和股票的7.4%,波动率则和股票接近,比债券高出一倍。

硅谷投资人吴军在讲到投资中的误区时,曾提出“好投资标的”的评价标准——这个东西有没有为人类创造财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唯有“生产”才能创造财富,因此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代表着用资本创造财富的人,为了扩大自己的生产,愿意将股息或者利息给提供资金的人。而作为贵金属的黄金,就没有这个特点,不属于“好的投资”。

综上看,黄金作为投资标的的缺陷主要来源于两点,其一黄金不生息,只能依赖价差获益;其二金价波动周期太漫长且无规律,而人的生命周期决定了人类基本不能考了30年以上的长周期投资。

以上全部内容,是我的学习笔记。是否能帮你检视一下自己的黄金配置逻辑是否合理呢?

参考资料:《全球动荡,应该投资黄金避险吗》《黄金有何用》《半生财富如何穿越漫长周期》

因字数限制,不再展开钟伟教授:

的详细复盘,如果你对该如何配置黄金、股票、房地产、现金、储蓄型保险,建议你点击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