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里的“华强北”:我在深圳水贝做“淘金客”
原创 显微故事编辑部 显微故事 收录于话题#深圳 1 个 #黄金 1 个 #年轻人 143 个
新晋顶流“冰墩墩”一物难求,但是在深圳水贝你可以选择买足银还是黄金的。
不仅如此,任何一家品牌首饰上新,你都能第一时间在水贝买到“仿品”,也因此水贝被称为黄金市场的华强北,水贝速度成了许多珠宝首饰商的噩梦。
深圳水贝也是除了证券市场,国内最关心美国华尔街动向的地方。
有句话说,世界珠宝看中国,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水贝,水贝是中国最大的珠宝市场。
当美元发生变化时,黄金的震动会直接影响水贝黄金的交易价格,继而影响水贝黄金的销售以及幕后老板们的身价:
2023年,全球金价刷新历史高点达到2074美元1盎司时,国内金价原材料达到460元一克,1000g金条从25万元涨到46万元。
许多囤有黄金的老板一夜之间身价过亿,反之亦然,“沉浮”是这里的常态。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了一群水贝“淘金者”: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不过是深圳罗湖区小小的一个板块,南北纵横的几条街道、占地不过2、3个地铁站的距离,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深圳地图上不过方寸之间的区域,遍布了数十个珠宝城和上万个黄金珠宝档口,奠定了水贝市场在黄金珠宝产业的举足轻重的影响。
黄金、珠宝、玉石、钻石,加上账面上盈亏的数字,构成了水贝淘金梦的底色。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杨佳
编辑 | 卓然
赵涛今年28岁,最喜欢穿对襟的中国风衬衣,转着中指上硕大的黄金戒指,不厌其烦地跟人讲他“发迹”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被他重复润色了多次,无非是他年少时遇到一个做珠宝生意的香港老板,而后他又如何如何被该人指点,一举从农村洗车小弟变成了如今的黄金商人。
这个故事听起来的确激动人心。赵涛1994年出生,童年在皖南农村度过,在他关于成长的描述里没有父母,“他们常年在外打工,过年才回来”。
记忆里,赵涛大多是和爷爷奶奶在一个小破木屋度过,伴随着猪圈里弥漫的恶臭,永远洗不干净的衣服,还有和其他留守儿童一起打闹的片段。
初中没读完,赵涛就辍学去县城的修理厂做学徒,再后来就南下去了深圳,并在那里的修理厂认识了那个贵人“周老板”。
周老板是修理厂的常客,但大多人不知道他的具体姓名,只记得他会员卡上潦草备注的周姓,大家谈论他时总会说,“就是那个脖子上挂着黄金福牌,喜欢穿中国风棉衬衣的老板”。
或许是觉得赵涛这人做事踏实,周老板把他招来做了自己的司机,再后来,赵涛又跟着他一起学做生意,“现在一个月满打满算,能有6万多收入”。
从赵涛得意的表情来看,实际收入或许远超这个数。每次和别人聊自己的故事,他总喜欢在末尾加一句,“还有什么行业能让洗车小弟做到老板?起码水贝是一个”。
图 | 水贝周围大楼里全是做珠宝生意
前珠宝设计师、如今的黄金饰品网店店主邱燕然也赞同赵涛的说法,“水贝是一个不看出生的地方”。
和“草根”出身的赵涛不同,邱燕然出生于公务员家庭,本科毕业于地质大学珠宝设计学院,随后还去了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读研。
归国后,她来到深圳罗湖做了珠宝设计师——依托于水贝的产业,许多知名珠宝公司将设计部门放在这里。
图 | 藏在水贝里的珠宝设计室
然而,来到水贝后,邱燕然却发现高学历并没有给她的工作加分。
在国外,珠宝大多采用便宜的合成材料,需要通过设计与理念赋予珠宝内涵,随即卖出高昂的价格,邱燕然也打算如法炮制,结果销量很糟。
“在水贝,每家每户都是真金实银,黄金作为原材料被剔去了品牌价值,很难卖出高溢价”,邱燕然说,“如果设计的成品卖不出去,这些黄金只能按旧金回收价格计算,覆盖不了成本、房租、人力导致血亏”。
这也催生了水贝走出了华强北路线——直接抄袭大牌珠宝设计,再以接近黄金成本价进行销售,通过低毛利、高销量来赚取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