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美股熔断可能不是简单的资本市场反应,而是一个导火索
【采访、整理/ 观察者网 朱敏洁】
观察者网:丁老师,您好。当地时间3月9日(周一),美股开盘雪崩,几乎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一景象,很多人甚至用“活久见”来形容这一“惨状”。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美股熔断,有点像并不意外中的意外,毕竟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外界对经济预期并不好,但以这样的形式突然来临,还是有点出乎意料,您对此怎么看?如何解读此次美股熔断?
丁一凡:其实,周一美股熔断并不突然,这是有先兆的。上周美股市场已经有过一次大幅度下跌,接着就是本周一开盘后的暴跌,可能过几天后来看,还会稍稍往上回升一些,但这次美股暴跌、熔断是一个特别不好的迹象。
这次暴跌是有很多原因综合影响的。第一就是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是对政府控制疫情能力的检验,这是很明显的。美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都没把疫情太当回事,说到底这些当政者不是真的在考虑疫情会对社会、民众带来多大损害,而是担心自己的政绩,因为如果采取全面、严厉的防疫措施,会影响政治、经济、社会运行,所以他们就安抚大众,告诉他们没事,只要自己多小心就行,结果疫情迅速发展起来;但等到这时,政客们再出来呼吁,普通民众已经不信他们所讲的话了,这些状况会影响防疫措施的推行和效果。
第二个问题更严重,因为涉及石油市场,石油市场的影响很大且比较持久。疫情最初从中国开始,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一旦中国的进口量迅速萎缩——这其中有各种原因,一个需求量本来就在减少,另一个国际运输能力受疫情影响而大幅减弱,国际交易大幅度萎缩——这种情况下,石油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跌。
再加上,3月6日“OPEC+”会议就石油减产一事谈判破裂。因为当石油价格开始下跌时,OPEC内部达成减产协议来阻止价格下跌;俄罗斯不属于OPEC成员国,所以在“OPEC+”会议上谈判要如何减、减多少,如果谈判达成一致就能签约,但俄罗斯不同意,减产协议最终没有达成。随后,沙特单方面降低石油价格,保住自己市场份额。因为沙特的石油生产成本非常低,率先引燃价格战,导致石油市场失控,价格暴跌,这又会波及到整个经济市场的预期和表现。
此外,美股暴跌背后很大的一个问题,并非是石油问题。这些年美国股市泡沫主要和它国内的新能源有关,所谓新能源并不是真的新能源,有些号称能源创新企业,主要就是页岩气、页岩油,而这些其实都算不上新能源,这些企业原来都是所谓的垃圾债、垃圾股,风险特别高。但是前些年整个股市泡沫特别大的时候,舆论对这些企业吹捧得非常厉害,企业容易生存,泡沫非常大;过去能源价格一直比较高,所以他们能一直活着。
现在问题就大了,石油价格暴跌至25美元-30美元区间。如果石油价格再持续下跌,页岩油也会遭受巨大压力和损失,很多企业活不下去;传统的石油、天然气价格都在往下跌,价格比你低很多,页岩油成本本来就高,没法打价格战、卖不出去,问题一下就来了。其实这两年已经不断有企业破产,将来会出现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