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广发基金刘格菘:科技股依然是2023最好的方向 过去半年中,广发基金刘格菘是我们访谈比较多的基金经理。这位2023年度新晋冠军基金经理,在2023年开年后依旧维持了较好... 

2023-07-13 19:41:53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广发基金刘格菘:科技股依然是2023最好的方向 过去半年中,广发基金刘格菘是我们访谈比较多的基金经理。这位2023年度新晋冠军基金经理,在2023年开年后依旧维持了较好... 

来源:雪球App,作者: 点拾投资,(https://xueqiu.com/3915115654/139357736)

过去半年中,广发基金刘格菘是我们访谈比较多的基金经理。这位2023年度新晋冠军基金经理,在2023年开年后依旧维持了较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流动性宽松和5G带来的创新,科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市场比较强的投资方向。许多读者也希望进一步了解刘格菘是如何把握2023年的科技机会,这些成功的经验在2023年是否还可以复制。

这一次,我们不仅仅再次访谈了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负责人刘格菘,还与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助理、TMT研究组组长观富钦进行对话,从投资和研究两个维度了解广发基金是如何把握这一轮科技股行情。我们先分享一些此次访谈的金句:

1. 从行业对比的角度出发,这些科技公司是成长性比较好、景气度比较高的品种,大部分涨幅来自业绩持续兑现,硬科技的业绩拐点才刚刚出现。

2. 这轮电子公司股价上涨是从周期性底部开始,从短周期看,景气度至少可以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

3. 半导体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加在一起可能有万亿市值,十家公司分,可能有十家千亿市值的公司出来,这是对长期空间的看法。当然,这个过程是慢慢渗透的过程。

4. 如果仅仅是基于逻辑去做一个判断,没有数据支撑就变成主题投资。我们是基于公司中长期的业绩兑现为前提,有了判断后,需要不断跟踪研究、进行数据验证。

5. 保持季度或月度数据更新,会对数据拐点保持相对敏感性,对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景气度也有相对清晰的判断。

6. 除了对行业长期发展趋势以及公司成长空间进行深度研究,研究员对公司的紧密跟踪也让基金经理能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和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

对话 刘格菘

这是一轮由业绩推动的硬核科技行情

去年7月,你对组合结构进行调整,加大了电子板块的配置,并在下半年的科技行情中一路领跑。为何你能在年中时点敏锐地把握住科技的机会?

 刘格菘  我能把握住科技机会,是因为我在逻辑上先有一个大的假设,后面的数据验证了我的逻辑。从逻辑上讲,在中美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后,龙头企业愿意把自己的产业链从全球化逐渐向去美国化,以国内为主的产业为主,这将会导致科技行业的供需格局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2023年5月开始,我和研究员都在跑整个产业链,包括设计、封测等,发现确实在验证这个逻辑,7月份基本在最底部把电子板块配成第一大重仓。

这也不是偶然发现的机会,一定是投资框架本身就认可这方面的东西,数据出来之后能佐证你的判断,这时你会确信它是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我出去调研很多,经常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外面调研,跑上市公司,跑产业链上下游,一直在跟踪和研究行业及公司。长周期跟踪这个行业,也让我对相关数据有很强的敏感性。

过去一年您组合中有许多股票的涨幅巨大,从人性的角度看很容易获利了结,是什么让你能一路持有,做到“不下车”?

 刘格菘  这一轮的科技周期是有比较扎实的业绩支撑,和上一轮(2015年)主要靠商业模式创新的互联网科技行情不同。如何做到“不下车”?我觉得就是要对企业的长期价值进行判断。这个阶段有很多硬核科技公司出来,包括半导体设计、材料、设备,这一轮科技行情是由业绩推动。我们通过产业链研究和持续跟踪,能对这些公司业绩增长的趋势有所把握。

从行业对比的角度出发,这些科技公司是市场中业绩成长性比较好、景气度比较高的品种。即使许多公司的累计涨幅较大,但大部分涨幅来自业绩持续兑现,硬科技的业绩拐点才刚刚出现。我认为2023年才是科技龙头公司的业绩大年,对应今年的业绩,这些公司的市值还有空间。

在品种选择方面,我把握这一轮行情的策略是抓住产业趋势中业绩成长性最好的科技方向,重点投资景气度高的细分行业,选标的时重点看业绩,看基本面因素。这也让我能在企业业绩持续改善中,持有比较长时间。

从历史上看,A股硬科技企业还是有一定周期性特征,无论是电子还是半导体,您认为这一次科技周期向上扩张还能持续多长时间?

 刘格菘  过去一年科技股上涨中,既有估值修复的因素,也有估值提升的因素,估值提升的最主要原因是业绩在2023年下半年出现大反转,对应到比较高的业绩增速抬升。许多科技龙头企业预计2023年业绩增速50%--100%,对应估值不到50倍。假设估值保持不变,接下来这些公司还能赚到业绩增长的钱。

假设以电子为代表的行业供需格局景气度再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估值提升还能持续,这需要看业绩趋势。从长周期看,未来两三年、三五年,科技都会占据比较重要的配置。从短周期看,这一轮景气度至少会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

前面您也提到科技股这一轮的估值扩张,在估值和盈利双扩张周期中,给科技股带来了戴维斯双击,您认为未来会有什么因素继续支撑估值扩张?

 刘格菘  我认为基于业绩增长会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2023年一季报公布,大概率盈利增长趋势比市场上偏乐观预期的人还要好。第二个是今年跟去年比,相对业绩增速最快。第一个原因是增量的逻辑,第二个原因是存量的逻辑,这两个逻辑都会导致科技公司估值继续扩张。估值扩张的天花板是短期估值与业绩增速相比可能有一些泡沫化,现在看还远未到这个阶段。

目前A股半导体公司加总的市值已经很大了,您认为未来这一块还有空间吗?

 刘格菘  单从华为的需求来看,长期还有较大空间。华为每年产业链采购的电子元器件进口额是800到1000亿美元,如果一半落到上市公司身上,至少也有400到500亿人民币利润的体量。对于这些公司来说,给20-30倍估值,加在一起有万亿市值。十家公司分,可能有十家千亿市值的公司出来,这是对长期空间的看法。当然,这个过程是慢慢渗透的过程。如果再算上其他制造业企业的国产化需求,可能会有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