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海通证券 证券保险行业分析
投资要点:利率下行影响险企利润、内含价值、偿付能力、流动性风险管理及产品吸引力。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1)对利润影响整体偏负面:①新增资产及到期再配置资产收益率或下行,而负债端产品定价利率下调相对滞后,将导致利差收窄,利差损风险加大。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②750天曲线下行,致准备金多提,对当期利润产生负面影响。2)短期对内含价值影响有限,长期偏负面:①实际投资收益率下滑,对“投资回报偏差”或产生负面影响。②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有所上升,对“市场价值调整”产生正面影响。③可能会使得保险公司下调投资收益率假设或下调风险贴现率假设,二者对内含价值的影响分别为负面和正面,因而影响或可相互抵消。我国险企内含价值假设较为审慎,内含价值可信度高。3)偿付能力压力增加: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大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受利率下行影响更为显著。4)流动性风险加大:退保压力增加,净现金流、综合流动比率、流动性覆盖率或有所恶化。5)短期增加保险产品相对银行理财的吸引力,长期或导致全行业预定利率下调。利率下行周期下的日本、美国保险行业:积极应对,长期影响可控。1)日本: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利率持续下滑。日本寿险业既无法支撑负债端的高资金成本,又面临保费负增长带来的现金流问题,导致1997-2000年间多家寿险公司破产。此后日本寿险行业依靠调节产品结构、增加死差占比,下调新增保单预定利率和优化海外资产配置来逐渐缩减利差损。2014年日本寿险行业利差损转为利差益。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已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死差益占比稳定在80%,利差益持续扩大,同时大型寿险公司拥有稳定的费差益。2)美国:1980年至今,美国利率总体处于下行区间,其中存在三次明显的下滑阶段,致部分美国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恶化,寿险保费增速放缓。美国寿险公司积极开发变额年金等创新型寿险产品,增加非保本型负债占比。投资端提升权益仓位、利用投资资产的信用价差获得更高收益,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缩短久期缺口。近年美国保险行业净投资收益率整体保持稳定,未出现系统性经营风险。我国保险业应对利率下行:监管适度发力,负债端调节产品定价与结构,投资端进一步优化。1)监管:加强预定利率管制,适时放开险资投资范围,重视引导保障型险种发展。2)负债端:①下调主力险种预定利率、适度缩短高预定利率年金险保险期间。②一定程度上提升分红险、万能险占比,降低利差损风险。③提高保障型占比,降低NBV中利差占比。3)投资端:①提升权益类占比,增配高股息股票,加大长期股权投资比重。②当前利率债期限利差较高,超长久期国债、地方债投资机会明显。③以非标、国债期货、不动产为代表的另类资产具备投资价值。④加大海外优质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⑤缩短久期缺口,加强资产和负债联动。内含价值敏感性测算:即便利率快速下行,EV仅减少2%-9%,当前估值具有较高安全边际。1)基于我们测算,若“投资回报率下行50bps、风险贴现率下行100bps”,险企EV敏感性由低到高排序为平安集团(-2%)、平安寿险(-3.2%)、太保寿险(-8.3%)、国寿(-9.18%)、新华(-9.2%)。2)在更严格的假设下,即仅考虑“投资回报率假设降低50个bps”时,EV敏感性排序为平安集团(-4.6%)、平安寿险(-7.5%)、太保寿险(-15.2%)、新华(-17.2%)、国寿(-17.3%)。截至2023年3月9日,险企平均2023EPEV仅为0.6-1.0x。即便考虑内含价值未来可能受到利率下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险企也存在明显低估。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公司推荐: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风险提示:利率趋势性下行;保障型增长不及预期。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