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余永定: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八个判断 中国外汇储备下降原因有哪些方面的问题

2023-08-25 02:18:44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余永定: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八个判断

余永定: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八个判断

2023-01-25 09:57:00 来源: 新金融联盟NFA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

回顾2023,展望2023,各界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在新一年的复苏前景,但对于经济反弹力度、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以及推动增长的主要方式等问题仍存分歧。

这些问题涉及到经济增长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例如房地产行业回升势头、消费复苏力度、通胀压力大小等;其中也不乏一些由来已久的争议,例如经济应该依靠消费拉动还是投资拉动?基建投资究竟是否应该继续担任扩大内需的主力军?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接受CF40研究部访谈时,进行了深入分析。概括起来,余永定主要有以下八个观点:

1、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出现较强反弹。如果不出“黑天鹅”或“类黑天鹅”事件,经济增速超5%是没有问题的,为了提振信心,把GDP增速目标定在6%也无不可。扭转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的趋势,并最终使经济恢复到6%左右的增速,也是应对“预期转弱”压力,让预期“转强”的根本出路。

2、对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取舍要有平衡的认识,要区分消费和投资对当期和未来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中国需要尽快恢复消费需求的增长。但首先,消费只是在短期、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拉动经济增长。除非同增加人力资本有关,否则消费并不能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其次,虽然直接刺激可能在短期内使消费“报复性”增加,但要实现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关键仍在于中国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以及由此带来的居民收入和收入预期的改善。

3、与消费不同,投资不仅能在短期刺激需求,而且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制造业投资方面,目前有效需求不足,是企业投资技改的最佳时机。除减税外,政府可以使用贴息的办法支持企业技改。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应该而且可以对GDP实现较高增速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并不存在基础设施投资过度问题,相反,按人均计算的中国基础设施缺口巨大。问题不在于应不应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在于如何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基建的融资结构亟待调整。应降低基建对市场化高成本资金的依赖,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支持力度。

4、房地产市场风险最严重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房地产投资增速应当能逐渐恢复正增长,但房地产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时代恐怕已经成为历史。长期来看,要深化住房体制改革;短期则应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