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官司缠身、踩雷不断,恒天财富怎么了? 中融信托未兑付产品有什么解决方案

2023-08-04 17:11:33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官司缠身、踩雷不断,恒天财富怎么了?

例如,恒天财富旗下“恒天天辉共同繁荣私募投资基金”被曝兑付困难,这支基金本应该在去年3月到期,但基金管理人并未按合同约定返还投资人本金及收益。

恒天财富在去年7月提出一份兑现方案,希望投资人以投资本金的53折、分三年,转让基金份额给宁夏顺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这份兑现协议,不仅没体现出恒天财富解决问题的诚意,还带有明显的“甩锅”意味,只要协议成立,恒天财富将不再对投资人负责,投资人只能向宁夏顺亿索赔。

据天眼查显示,宁夏顺亿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包括法人在内,多名员工被限制高消费,涉嫌诚信问题,公司实力存疑。

之后,多名投资人同时向北京证监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进行投诉,事项涉及“欺诈发行”、“向非合格投资人募集资金”等罪状。

有业内人士表示,恒天财富明显是把高风险产品包装成低风险、甚至固定收益产品。所以投资人在把资金交予恒天财富时,就没有充分的风险预期。

目前,该维权事件虽然没有进一步消息流出,但不难看出,恒天财富在经历了过去的野蛮发展之后,很多问题都开始暴露,从监管的态度可以看出,恒天财富未来将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这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并非利好,恒天财富或许要为其风险行为付出不菲的代价。

想做资金掮客,频频踩雷或成定局

对于严谨的金融行业来说,善于营销、宣传,过于高调,可能会适得其反, 就拿恒天财富来说,一直活跃在财富管理行业,不仅在大火电视剧《都挺好》里安插广告,更是在全国多座城市的写字楼、机场等场景宣传“恒天财富经济学”。

如果真如《都挺好》里宣传的那样,恒天财富致力于服务高净值客户,本应该将风险控制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但现实中的恒天财富却像个资金掮客,最终导致频繁踩雷,多款私募基金产品延期对付。

2018年,投资者通过恒天财富购买的大成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岁兰千里资管计划”, 规模总额7亿元,到期无法兑付,投资者一致反映,恒天财富将股权投资产品包装成低风险收益固定的产品。

同年,恒天财富代销的基岩“东方价值一号”、“五号”两只基金就被爆原本投资B站的钱被挪用,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2023年8月,恒天财富2014年代销的辅仁药业并购基金,规模总额6亿多,涉及300多名投资者,投资者退出困难。

投资人再次反映,恒天财富在代销辅仁药业并购基金时,把高风险股权投资产品包装成低风险的债权投资产品,涉嫌销售误导、合同欺诈、虚假宣传等。

2023年3月,《大众证券报》曝料,2017年恒天财富代销的私募股权产品“盛世景新机遇并购股权3号基金”,直接让投资者100万元血本无归。

投资人反映,多次接到恒天财富理财顾问的产品推荐和高收益承诺,最终由之前说好的跟投金额由5000万变成到手的合伙协议里仅剩的100万。

2023年,恒天代销的旗下资管平台主动管理的嘉金、嘉星两个系列私募产品爆雷,总规模高达22亿,这应该算是恒天财富目前踩雷规模最大的一次。

虽然这22亿元私募产品延期兑付的“罪魁祸首”,是昔日擅长杠杆游戏的资本市场大玩家徐茂栋,但从徐茂栋一路收购天马股份(002122.SZ)到购买地方中小银行股权、再到成立产业并购基金,恒天财富一直为其充当资金掮客的角色。

而且,据知情人透露,踩雷的这两个系列可能是恒天财富与徐茂栋之间的一场杠杆游戏,恒天财富作为隐秘的资金提供方,在实际投后管理中或许存在诸多失职和违规行为,对应风控措施未见成效。

通过以上踩雷事件可以看出,恒天财富虽是财富管理行业的大玩家,但并没有展现出非凡的风控能力,反而是在前期营销方面,忽视监管红线,多次将股权、并购之类的高风险产品,包装成固定收益产品推荐给客户。

中植危机爆发,恒天财富或难独善其身

提及恒天财富,就绕不开中植集团,这是一个有着庞大版图的金融集团,恒天财富是其造血输出重要的一环,而中植集团也是恒天财富坚实的后盾,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

去年年底,中植集团创始人解直锟突然离世,中植危机,一触即发。一方面是中植系人事动荡,旗下多家公司高层纷纷卸任;另外一方面是,中植系最重要的资本运作平台中融信托频频踩雷融创、华夏幸福、泰禾等知名房企。

今年2月,中植系退出美尔雅控股股东地位,随后对外宣布,武建华、乔世峰、张一辞去公司董事职务;3月,中植系控股的上市公司康盛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允贵辞去董事长职务;4月,原最高人民法院审监庭庭长颜茂昆,就任中植集团总裁,而颜茂昆,是原中植集团首席风控官,也是轰动一时“信达庄胜数百亿黄金地块案”的主审法官。

在此之前,中植集团管理层及解氏家族一致决议由解直锟外甥、中融信托董事长刘洋暂代集团一切事务。如今,自家人输给“空降部队”多少有些不寻常,回想之前一系列人事变动,外界猜测,中植系“内讧”或是事实。

在人事动荡,外界一片质疑声中,中植集团的新掌门人颜茂昆还要面临大量不确定性危机,中植系核心资本运作平台,中融信托持有巨量房地产信托,精准踩雷,必不可免。

今年1月,中融信托的华夏幸福“融昱100号”和“骥达11号”两笔本息共计11.2亿元的到期信托计划宣告违约;4月,中融信托在2023年认购的4000万元“中融-融沛231号”产品的微光股份官宣将该信托产品展期;5月,中融信托与华夏幸福合作的享融223号、享融287号也相继出现兑付困难。

除了频频踩雷,房屋买卖纠纷也是中融信托需要面对的难题,不仅如此,违规投放信托资金或将面临监管处罚。

不难看出,恒天财富背后的靠山,中植集团,正在经历水生火热。如此发展下去,曾经能帮恒天财富遮风挡雨的中植集团已然岌岌自危,恒天财富未来的路,恐怕只会更加孤立无援。

结语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尚在维权中的官司始终是需要恒天财富去善后,这个过程可能漫长,不知恒天财富能否不忘初心,拿出财富管理机构该有的担当和诚意,尽可能去帮助投资者将损失降到最低。

而且,在经济下行和房企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恒天财富面临严监管和精准踩雷恐怕已是大概率事件,加上中植系危机的持续干扰,未来的恒天财富恐怕仍有一段艰辛的路程要走。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