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财经圈最大黑色幽默:中行原油宝调查是国家机密,不予公开 中国银行炒期货原油
中行原油宝影响之大,已经成为了国内金融发展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事件。
先理清一下故事的经过。今年4月,中国银行原油宝客户“抄底失败、倒欠银行”的事件,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4月22日早上,中国银行仅用一则100多字的简短公告,将原油宝事件彻底引爆。
在公告中:中行称,经审慎确认,美原油5月期货合约官方结算价每桶-37.63美元,为有效价格。原油宝产品的美国原油合约,将参考官方结算价进行结算或移仓。这是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100多年的历史上,大宗商品期货第一次出现负价。这也意味着原油宝的投资人除了亏光本金之外,还要倒欠银行两到三倍投资本金的债务,遭遇严重穿仓。
当时网上流传出一张原油宝的持仓明细,投资者持仓均价194.23元,持仓2万手,本金388.46万元,但是结算后总体亏损超900万元,本金没了,还倒欠银行530多万,紧接着的是对中行铺天盖地的质疑,毕竟投资不光亏光本金还要倒贴的结果,超出了公众以往的认知。社交媒体上甚至掀起了一股研究中行原油宝的热潮。
或许是意识到之前的公告不足以解答公众的疑惑,4月22日晚点,中行又发布了一则关于原油宝业务情况的说明,解释了产品到期处理、结算价、合约处理、强制平仓等关键问题。其中提到,期货交易所按照北京时间凌晨2点28分至2点30分的均价计算当日结算价,对于原油宝产品,市场价格不为负值时,多头头寸不会触发强制平仓。但这段700多字的说明,仍只字未提投资人的亏损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案。
4月23日开始,陆续有原油宝投资者收到中行的短信提醒,“请多头持仓客户根据平仓损益及时补足交割款”,并发现自己在原油宝账户的资金被银行全部划转。有投资人在咨询中行客服若不补足会如何时,得到的答复是将被视为欠款,银行有权向央行申请将欠款记录纳入其征信。
这一做法显然激起了投资者更大的愤怒,他们迅速集结起来,向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举报、向媒体曝光,并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在舆论的持续发酵下,4月24日,中行第三次就原油宝事件作出说明,对外披露了原油宝客户群体的一些信息,并首次表态称,对客户投资“原油宝”产品遭受损失感到不安,在法律框架下承担应有责任,尽最大努力维护客户合法利益。
5天之后,中行发布第四次公告态度进一步缓和,表示正积极研究并争取尽快拿出回应客户合理诉求的意见。中行继续与客户保持诚挚沟通协商,始终与客户站在一起,尽最大努力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4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首次就“原油宝事件”作出回应,表示:第一时间要求中国银行依法依规解决问题,与客户平等协商,及时回应关切,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中行尽快梳理查清问题,严格产品管理,加强风险管控,提升市场异常波动下应急管理能力,目前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2023年5月4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第28次会议专项提出,要高度重视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部分金融产品风险问题。
监管层依然发话,中行显然无法再继续拖延下去。
所以,真正的转折发生在5月5日,当天中国银行发布第五份关于原油宝的说明,回应原油宝产品客户诉求,已经研究提出了回应客户诉求的意见,目前中行相关分支机构正按意见积极与客户诚挚沟通,在自愿平等基础上协商和解。到了5月19日,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银保监会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已于近日启动立案调查程序,要求中国银行与客户平等协商,依法依规解决问题。
据报道,中行原油宝的处理结果为,总投资额1000万以下的客户,有机会拿到20%的保证金,1000万以上则需自行承担全部保证金损失,至于穿仓的部分由中国银行自己承担。根据此赔偿方案,“原油宝事件”将给中国银行带来直接损失65亿元。也就是说,1000万以上的投资者这次全部亏完本金,不会倒欠银行的钱,而1000万以下的还能拿回一些,虽然大户们的本金全赔光,但至少只是赔光。
根据中国银行的财报显示,2023年实现营收5491.82亿元,实现净利润1874.05亿元,中行赔偿65亿元,虽然从赔偿数额来看对中国银行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原油宝事件”所造成的声誉风险损失难以估量。
无论如何,中行此次事件绝对成为国内金融发展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事件,而银保监会的调查结果,本来也会成为未来可供参考的经典案例。可令人疑惑的是,虽然已经有了调查结果,却成了“国家机密”。
可到了10月20日,据投资者爆料,针对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银保监会已经调查终结并制作了调查报告,但当投资者申请立案调查结果时,却得到了这样的回函。回函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您申请的立案调查结果信息,针对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我会立案调查程序现已终结,并制作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经我会机关审查,不予公开。
回函一出,网络一片哗然。买的时候没人通知买的是国家机密的产品,一旦出问题后就说是国家机密,也是有意思。
原油宝本质是期货,但银行不具备期货业务资格,如果公开的话,只能显示所有的头部大行都在非法经营期货业务,同时也暴露了银保监会监管能力的不足。更有人推测,中行原油宝的投资者,并没有直接购买国际市场里的原油期货合约,投资者的交易对手其实是银行。
理论上来说,在一个市商平台上,永远是先内部对冲客户的多空单子,但是总会出现双方力量不均衡的情况,做多的客户比做空的多,或者做空的客户比做多的要多,这就形成了风险敞口。做市商有两个选择,要么自己全部吃下风险敞口,盈亏自负,要么把这部分敞口,拿到外部的公开市场进行对冲。中国银行很可能选择了后者,他们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开设了账户,施行了对冲操作。
它的设想很简单:做市商的风险太大,不如将自己角色变更为实质上的经纪商,稳稳的赚取手续费。中行的原油宝产品实际上和美国交易所完全脱钩,是国内的模拟盘、虚拟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内原油宝产品的交易时间,居然会和外盘交易所的时间不一致,因为根本就是完全脱钩的,这给了投资者一种虚幻的假象。本应该代替他们进行操作的中行,在那一天面对着国内虚拟盘上的结算需求,到美国实盘上去操作自己的账户,才突然发现,已经找不到真正的对手方,整个市场上除了自己已经没有了多头。
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人们见证了余额宝收益率从6%的高点,滑落到现在的不足2%;见证了P2P从被人追捧的巅峰,到人人喊打的落魄历程。在看不见的角落里,还有无数的人被卷进了各种骗局,财富被吞噬殆尽。当然,还有原油宝的投资者,直到梦碎的那一刻,他们才发现,在残酷的“资本市场”里,不但会亏光自己的本金,甚至连知道真相的资格都没有。
特别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