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固收+”变“固收 如何挑选好基金 债券产品
今天北交所开市,预计北交所相关主题基金也会开始陆续发行,不过由于年内股市震荡明显,其实今年的基金发行一直处于比较冷淡的状态,甚至有不少基金发行失败,Wind统计显示,年内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不到20亿,发行规模在百亿的新基金仅20余只,11月以来,久违的一只爆款百亿基金,是一只“固收+”产品,而今年“固收+”基金的总发行规模已经冲击5000亿元大关,比去年全年发行规模增长近30%。可见在今年,固收+依然是许多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方向。
“固收+”基金是许多风险偏好中低、追求稳健的投资者的选择,这类基金一般按照股债二八或三七分的比例做搭配,目的是能在各类市场中稳中求进、控回撤,提高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不过也有投资者注意到,不少“固收+”产品的表现并非特别令人满意,有人调侃是“固收-”,我们统计后发现,截至11月12日,确实有近200只“固收+”基金的收益为负。
这种状况不难理解,当股市波动较大的时候,“固收+”的投资难度也会加大,尤其是像今年这样的市场,结构性分化也比较严重,那么,有较多股票持仓或者较多可转债持仓的“固收+”基金,就很可能出现不理想的阶段性表现。
当然,“固收+”投资的难也不止体现在权益投资上,债券投资也可能出现“滑铁卢”,比如前段时间踩雷地产债的鹏华高收益债,再比如,近期民生加银的多只纯债基金,在11月以来出现了净值大幅下滑(从三季报来看,或许也是由于持有较大比例的地产债券受到的影响)。不过债券投资上的这种巨幅波动的情况还是相对少见的。
来源:好买基金网;截至:2023.11.12
来源:基金三季报
那么“固收+”产品的选择上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对产品的资产结构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包括有多少比例的股票、多少比例的债券,股票布局了什么方向,债券中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占比多少,一般股票和转债占比越高的产品,波动性也会越大。
比如今年红极一时的华商信用增强,这只基金股票仓位是近20%,可转债仓位三季度超过40%,就属于波动比较大的“固收+”产品。这只产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基金经理今年股票一直布局在煤炭、钢铁上面,所以基金的表现突飞猛进,涨势非常好。但这只基金建议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谨慎布局,一来是波动巨大,并不符合大部分人布局“固收+”追求稳健的投资目的,二来是基金历史上发生过踩雷,现任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持续性仍需跟踪观察。
来源:好买基金网;截至:2023.11.12
而暴雷的债券一般是信用债,所以,如果担心信用债暴雷的风险,投资者可以优先考虑债券投资中,利率债占比较高的产品(利率债其实就是国债,以及国开债、进出口债等政策性银行债券),选择规模大一些的债基,这样个券的占比就不会太高,遇到暴雷事件所受的影响也会更小。
如果已经不幸持有了踩雷债基,一般还是建议赎回清仓,因为像华商信用增强这种踩雷以后还能再度实现净值攀升的例子还是比较少见的,大部分踩雷债基可能需要很久时间去恢复净值。当然债基踩雷的事件并不是高频率发生的,大家做好债基挑选,尽量防患于未然即可。
其次,明确产品的资产配置和收益特征之后,投资者也需要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需求,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相匹配的产品。如果你风险偏好比较高,可以考虑偏债基金,或者有较多转债持仓的二级债基,如果风险偏好较低,可以考虑转债持仓少、股票仓位也相对低的二级债基或者以打新作为主要增收策略的固收产品。
除了产品上的选择,总体“固收+”的占比也要根据投资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比如中高风险的投资者,追求更好的收益,那么“固收+”在你的总体组合里的占比就不能太高;同样,风险偏好非常低的投资者,也不能持有过多“固收+”,反而需要搭配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