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建筑应该学什么?
学建筑学到底应该学什么?
一、建筑学主要学什么
目前国内主流的五年制专业就是建筑类(主要为建筑学)和医学类,那作为长学制的专业,这五年和其中多一年到底多在哪,其实简单来说,可以总结分成以下几个特点:课程多,内容杂,涉及面广,周期长,课余时间占用多,最终成果表现流程复杂。
课程多:
按普通本科学校的教育大纲来说,五年一共有80-100门课左右,平均下来一个学期要学到8-10门课,乍一听不是特别多,但是扣掉最后一年的实习和毕设,就变成了10-13门课,相对于一个学期的密度来说已经算比较多了,更加上每学期必有的贯穿一整学期的课程设计,所以其实任务量很大。
内容杂、涉及面广:
从大一开始,建筑系学生接触的知识就非常复杂,大一大二的素描水粉水彩等技法,到大三大四的建模、PS、展板、手工模型,中间穿差各种历史、物理、材料、结构、美学等等专业课程,甚至每个学期的课程设计的建筑体量都在逐渐增加,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小到私人别墅幼儿园,大到飞机场火车站超高层等建筑。
周期长、课余占用时间多:
上文已经提到,建筑学通常一门主课就要贯穿一整个学期,每个星期导师都要检查项目进度,期中和期末都要进行集中审图,期间各种评评改改也占了很大一部份时间。其次,老师不会手把手教你怎么用软件,怎么设计,全靠自己的课余摸索,自我学习能力决定了一切,所以课余要花大量的时间熟悉软件,查找资料,看书。
当然,还有咱特有的拖延症(狗头),其实也不是拖延症,就是灵感没来哈,大家都懂hhh。
最终成果表现流程复杂:
一般来说,一个课程设计结束主要有几个成果,
最终文本:包含了一系列专业的内容,任务书,技术图纸等等。展板:这个视学校而定,好一些的学校基本上每学期都有展览(然而我们并没有),那么每个(组)同学要在出文本的基础上还要出2-3张A1-A0的展板,主要把项目特点尽可能展示出来,也是发挥自己个性的地方。最后还有手工模型,要懂得切割技术,还有手工制作的技巧等等,最后的手工模型的呈现也是很讲究质量和美观的。所以经过上面不算系统的介绍,大概对建筑学要学什么专业知识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接下来谈谈建筑学教育的现状,困境。
这其实是我最不愿吐槽的地方,因为大学过的“充实”,也有很多快乐回忆(通宵时大家一起叫夜宵、每次评图各种商业互吹hhhh)但是又没办法,所有的行业从业者都要面对这样的困境,不是说国外的月亮比较圆,空气比较甜,而是我们的起步就是比较晚,相对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先主要说说存在的问题吧:
学制过长,课程设置问题。
五年的确是建筑学的一大特点,但是与之匹配的五年所达到的知识量完全不及工作后两三年甚至一两年内学到的行业知识,单单就户型一点来说,自己在学校折腾半天弄出来的平面在开发商面前看起来就是S,还美其名曰向大师致敬,大师不需要你致敬谢谢。这不是说学生有什么问题,而是整个行业教育发展方式并没有向着进入社会工作和职业素养这个方向在发展,总是躲在象牙塔里弄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把自己包装得高大上,嘴里张口闭口就是“less is more”,实在是浪费时间。
其次,各种水课充斥,建筑历史、建筑物理、材料、美学鉴赏、三大构成等等都是非常有用的课,这些课往往值得一整年来慢慢学,然而现有的课程安排只有半个学期草草了事,学了就忘,相反,每个学期必有的素质教育和“学分强制选修”的选修课倒是十分顽强。
所授知识用处不大,教育脱离实际。
网上有张很搞笑的图来描述建筑系学生,大概意思是,大学时我们研究功能、空间,研究力学、美学,研究美术馆博物馆飞机场超高层,毕业后我们画厕所。虽然不算特别真实(还是有机会接触大型项目的),但也侧面讽刺了我们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学的知识到底能不能用到。学校毕竟还是学校,和社会是分开的,但是学校的学生未来是要进入社会谋生的,如果学校不教一些“硬通货”,要学生到社会上重新学,那花钱花时间上学的意义在哪里?同样,作为学生,身为大学生更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清醒的认识和清楚的规划,目前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自己以后进入社会能做什么样的事,怎么发挥自己的价值。
师资分配不均。
建筑师在古代甚至是近代都还是学徒制,其教授的本质也是靠长时间的探索来形成设计语言、理论基础,而现在的发展速度和节奏完全不一样,一个学期一个老师,甚至有的时候半个学期一个老师,并且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很大,热门地区、优秀高校的师资齐全,小班制甚至单独辅导都有可能,而很大一部分普通院校往往面对的是一个老师负责30-40个学生。
其次,教育资源差距也很大,好地方好学校不缺名师讲座、展览,而大多数学校一年可能都没有一次像样的艺术展和大牛讲座,这些无形之中都造成了差距。现在想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普通学校的教育目的还定的跟优秀高校一样高,普通学生还天真的认为自己能做出大师般的建筑,是不是有点可笑呢。当然,既然大环境很难改变,那么改变自己相对容易,提早认清自己的斤两,提早认清现实的残酷,做出积极的改变,喜欢就好好学,而且要比别人更加努力,才有可能突破这些枷锁,所以,别傻乎乎的就行。
虽然吐槽归吐槽,心里还是认同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学校的,因为他们把一个懵懂无知的我带到现在,能发现一些问题,能独立思考一些问题,能习得一门求生的本事,就已经很不错了,以上也只是希望它能变得更好,仅此而已。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接下来,关于建筑行业的现状,困境。
其实之前有一篇回答里已经很详细的阐述了我对于现在行业的一些看法。
po出来有兴趣可以翻阅看看,权当了解,不敢说客观,也算是自己的想法吧。
其实我也只是普通大学毕业的普通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并不深刻,有人说过,你没去做就没有资格说,的确是的,也许未来从业个十年之后,再回过头看看现在的一些想法,也很有意思,就当记录。
然后,关于学建筑学的意义。
这些年学建筑过来,不说它教了我什么,也不说我学到了什么,就谈谈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
首先,大学能切实感觉到自己做了一些东西,而不是混混日子就过了。一年两次的课程设计和大大小小的模型、展板、图纸等等,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回忆,每次拿出来看一看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背后熬过的夜通过的宵也只有自己才知道。
并且,这也算是一门可以求生的技能,毕竟找工作是不太难的,而且收入来说也不算差,但是想往高了走,那还是需要点难度的。
其次,认识了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都是一个专业,都懂得完成一个项目背后的不容易,也许其他专业的同学看建筑学的同学都很怪异,昼伏夜出,一到晚上就成群结对去专教,第二天一早才回来,但专教半夜的故事、歌声还有夜宵的香气才是吸引我们晚上活跃的灵魂。还有外出写生、考察(旅游)等等,大家一起挤硬座的回忆也是很难才有了。
最后,知识面会广一些,每次出去旅游看到一些厉害的建筑都能娓娓道来,无形装逼hhhh。
最后一点,现阶段怎么学?
概括就两点,
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技法、软件掌握熟练,制图标准、法律法规要牢记,这些都是吃饭的本事。不要停止去看,去学。了解新建筑、新技术,有空多去外面跑跑。先就这么多吧,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