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计算机网络实习报告(实训)

2023-07-16 15:39:01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计算机网络实习报告(实训)

**

阅读指南:(复制请看这里!!!)

这个实验报告是实习报告(当然实训也可以用,自行找对应章节复制) 实训请找对应章节: 实验一 eNSP及VRP基础操作 实验二 配置通过Telnet登录系统 实验三 配置通过FTP进行文件操作 实验四 交换机基础配置 实验五 VLAN配置及Access接口 实验六 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实验七 静态路由的基本配置 实验八 RIP 实验九 OSPF ** 实验一 eNSP及VRP基础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eNSP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VRP的基本操作 3.掌握基本的配置命令和测试命令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内容 eNSP是一款网络仿真工具平台,可以模拟华为企业级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大部分特性,用户可以通过仿真设备配置功能快速学习华为命令行,同时也可以通过网卡实现与真实网络设备的对接,模拟接口抓包,直观感受各种协议的报文交互过程。 VRP(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通用路由平台)是华为公司数据通信产品的通用网络操作系统平台,拥有一致的网络界面、用户界面和管理界面。在VRP操作系统中,用户通过命令行对设备下发各种命令来实现设备的配置与日常维护操作。用户登录到网络设备后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后,即进入命令行接口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 本实验模拟简单的企业网络场景,某公司购买了新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交换机S1连接客服部PC-1,S2连接市场部PC-2,路由器R1连接S1和S2两台交换机。网络管理员需要首先熟悉设备的使用,然后配置各端口,使得客服部与市场部的主机能够正常通信。 三、实验拓扑图

图1-1 四、实验步骤 1.介绍eNSP软件的安装方法,熟悉eNSP界面以及网络设备配置 2.VRP基本操作 (1)视图之间的切换以及修改名称 //用户视图 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 [huawei] //系统视图 [huawei]sysname XX [XX]quit //切换回用户视图 < XX>

图1-2 在系统视图下,使用相应的命令可以进入其他视图。如使用interface命令进入接口视图,在接口视图下使用ip address命令配置接口IP地址、子网掩码。 [huawei]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进入接口视图 [huawei- 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配置IP和子网掩码,配置完成后,可以使用return命令直接退回到用户视图。

图1-3 在用户视图下使用save命令保存当前配置。

图1-4 • 提示:return命令可以使用户从任意非用户视图退回到用户视图,也可以用组合快捷键完成。 (2) 帮助命令 在任意命令视图下,输入“?”获取该命令视图下所有的命令及其简单描述;也可以输入一个命令,后接以空格分隔的“?”,列出全部关键字或参数及其简单描述。如果不会拼写某个命令,可以键入开始的几个字符,在其后紧接一个“?”,即显示出以该字符开头的所有命令。 (3)使用display系列命令可以查看设备基本信息或运行状态

图1-5

实验二 配置通过Telnet登录系统 一、实验目的 1.理解Telnet的应用场景 2.掌握Telnet的基本配置 3.掌握Telnet密码验证的配置 4.掌握Telnet级别的修改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内容 Telnet(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tocol)起源于ARPANET,是最早的Internet应用之一。Telnet通常应用在远程登录,以便于对本地或远端运行的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监控和维护。如网络中有多台设备需要配置和管理,用户无需为每一台设备都连接一个用户终端进行本地配置,可以通过Telnet方式在一台设备上对多台设备进行管理或配置。如果网络中需要管理或配置的设备不在本地时,也可以通过Telnet方式实现对网络中设备的远程维护,极大地提高了用户操作的灵活性。 本实验模拟公司网络场景。路由器R1是公司机房的一台设备,公司员工的办公区与机房不在同一个楼层,路由器R2和R3模拟员工主机,通过交换机S1与机房设备相连。为了方便用户管理,现需要在路由器R1上配置Telnet使用户能在办公区远程管理机房设备。为了提高安全性,Telnet需要使用密码认证,只有网络管理员能对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普通户用仅能监控设备。 三、实验拓扑

图2-1

图3-2 四、实验步骤 步骤一 基本配置。 根据实验编址进行相应的基本配置,并使用ping命令检测各直接链路的连通性。例如ping 10.1.1.254。

图2-2 步骤二 配置Telnet的密码验证 为了方便公司员工对机房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首先需要在路由器上配置Telnet功能。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性,可在使用Telnet时进行密码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有权限登录设备。 在R1上配置Telnet验证方式为密码验证方式,密码为huawei,并设置验证密码以密文方式存储,在配置文件中以加密的方式显示密码,能够使密码不容易被泄露。 sys [R1]user-interface vty 0 4 //进入Telnet配置 [R1-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huawei 测试结果:

图2-3 在用户设备R2和R3上使用Telnet连接R1,输入正确的登录密码,观察其是否能够连接上R1。 telnet 10.1.1.254 telnet 10.1.1.254

图2-4 登录成功后,在路由器R1上使用display users命令查看已经登录的用户信息。 步骤三 配置Telnet区分不同用户的权限 为了进一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避免员工错误更改设备的配置,公司要求普通用户只能拥有设备的监控权限,只有网络管理员拥有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权限。默认情况下,VTY用户界面的用户级别为0(参观级),只能使用ping、tracert等网络诊断命令。 在R1上配置Telnet的用户级别为1(监控级)。普通员工仅使用密码登录设备,只能使用display等命令监控设备。 [R1]user-interface vty 0 4 //进入Telnet配置 [R1-ui-vty0-4]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cipher huawei [R1-ui-vty0-4]user privilege level 1

图2-5 测试结果: 将R2模拟成普通用户设备,测试到R1的Telnet连接,并测试是否能够进入系统试图? 管理员使用自己单独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设备,拥有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权限,要将VTY用户界面的认证模式修改成AAA认证,这样才能使用本地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 下面模拟进入AAA视图下配置本地用户名admin和密文密码hello,并且将该用户的级别修改为3(管理级)。 [R1]aaa [R1-aaa]local-user admin password cipher hello privilege level 3 配置该用户接入类型为Telnet。 [R1-aaa]local-user admin service-type telnet 进入VTY用户视图,将认证模式改为AAA [R1]user-interface vty 0 4 [R1-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aaa

图2-6 测试结果:

图2-7 将R3模拟成管理员用户设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测试到R1的Telnet连接,并测试是否能够进入系统试图? 可以

图2-8 实验三 配置通过FTP进行文件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操作FTP服务器的常见命令 2.掌握保存文件到FTP的方法 3.掌握获取FTP服务器文件到本地的方法 4.掌握配置路由器为FTP服务器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内容 FTP是在TCP/IP网络和Internet上最早使用的协议之一,在TCP/IP协议族中属于应用层协议,是文件传输的Internet标准。其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本地和远程主机之间的文件传送,尤其是在进行版本升级、日志下载和配置保存等业务操作时。FTP采用C/S结构,FTP Server能够提供远程用户端访问和操作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主机或者其他设备上的FTP用户端程序登录到服务器上,进行文件的上传、下载和目录访问等操作。 本实验模拟企业网络。PC-1为FTP用户端设备,需要访问FTP Server,从服务器上下载或上传文件。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为防止服务器被病毒文件感染,不允许用户直接上传文件到Server。网络管理员在R1上设置了限制,使员工不能上传文件到Server,但是可以从Server下载文件。R1也需要作为用户端从Server下载更新文件,同时配置R1作为FTP服务器,员工可上传文件到R1上,经过管理员的检测后由R1再上传到FTP Server。 三、实验拓扑

图3-1

图3-2 四、实验步骤 步骤一 基本配置 根据实验编址表进行相应的基本配置,并使用ping命令检测各直连链路的连通性。例如ping 10.0.1.1。

图3-3 步骤二 配置路由器为FTP Client 在本地电脑上创建一个文件夹FTP-Huawei作为FTP服务器的文件夹,在该文件夹下再创建子文件夹Config,并在其文件夹内创建测试文件test.txt。创建完成后,设置FTP服务器的文件夹为刚才的主文件夹目录。

图3-4 设置完成后,启动FTP Server。在R1上使用ftp命令连接FTP服务器。登录时默认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由于服务器上没有设置用户名和密码,每次在R1上输入时等同于创建该用户名和密码,本次使用用户名10.0.2.1,密码huawei。

图3-5 登录R1之后: (1) 使用ls命令查看FTP服务器文件夹状态。

图3-6 (2)使用cd命令进入文件夹。

(3)使用dir命令查看详细的文件属性。

图3-7 (4)使用get命令下载test.txt到本地路由器。

图3-8

图3-9 (5)使用put命令上传test.txt到FTP服务器,命名为new.txt。

图3-10

步骤三 配置路由器为FTP Server 在上面的步骤中,路由器作为FTP Client已经成功从FTP Server上获取和上传了文件。现在将路由器配置为FTP服务器,可以使得路由器下行的用户端能够上传文件到路由器上,并可直接从Server上获取文件。打开路由器R1的FTP服务功能。

图3-11 设置FTP登录的用户名为ftp,密码为huawei,设置文件夹目录“flash:”。配置ftp用户可访问的目录“flash:”,用户优先级为15,服务类型为ftp。 [R1]aaa [R1-aaa]local-user ftp password cipher huawei [R1-aaa]local-user ftp ftp-directory flash: [R1-aaa]local-user ftp service-type ftp [R1-aaa]local-user ftp privilege level 15

图3-12 测试结果: 在本地创建测试文件text-user.txt,并设置用户端信息,配置服务器地址为10.0.1.254,用户名为ftp,密码为huawei,然后单击“登录”按钮。测试能否登录成功?若成功后,在“本地文件列表”中选择文件test-user.txt,并单击向右箭头传送至FTP服务器,观察上传文件是否能够上传成功?最后,在R1上使用dir命令查看该目录下是否存在text-user.txt文件?

图3-13

图3-14 实验四 交换机基础配置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双工模式和接口速率 2.掌握更改双工模式的设置 3.掌握更改接口速率的配置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内容 交换机之间通过以太网电接口对接时需要协商一些接口参数,比如速率、双工模式等,交换机的全双工是指交换机在发送数据的同时也能够接收数据,两者同时进行。而半双工指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或接收数据。如果交换机两端接口协商模式不一致,会导致报文交互异常。 本实验模拟某公司新组建网络,购置了3台交换机。其中S1和S2为接入层交换机,S3为汇聚层交换机。现在网络管理员需要对3台新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保证交换机间的接口使用全双工模式,并根据需要配置接口速率。 三、实验拓扑

图4-1

图4-2 四、实验步骤 步骤一 基本配置 根据实验编址表进行相应的基本IP地址配置,并使用ping命令检测各直连链路的连通性。例如PC>ping 10.1.1.2。

图4-3 步骤二 配置交换机双工模式 在配置接口的双工模式可在自协商或者非自协商模式下进行。 (1)在自协商模式下,接口的双工模式是和对端接口协商得到的,但协商得到的双工模式可能与实际要求不符。可通过配置双工模式的取值范围来控制协商的结果。 (2)在非自协商模式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手动配置接口的双工模式。 在S1、S2、S3交换机接口下先通过undo negotiation auto命令关掉自协商功能,再手工指定双工模式为全双工。 S1配置: [S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S1-GigabitEthernet0/0/1]undo negotiation auto [S1-GigabitEthernet0/0/1]duplex full

图4-4 S2配置: [S2]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S2-GigabitEthernet0/0/2]undo negotiation auto [S2-GigabitEthernet0/0/2]duplex full 、

图4-5 S3配置: [S3]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S3-GigabitEthernet0/0/1]undo negotiation auto [S3-GigabitEthernet0/0/1]duplex full [S3-GigabitEthernet0/0/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S3-GigabitEthernet0/0/2]undo negotiation auto [S3-GigabitEthernet0/0/2]duplex full

图4-6 步骤三 配置接口速率 在自协商模式下,以太网接口的速率是和对端接口协商得到的。如果协商的速率与实际要求不符,可通过配置速率的取值范围来控制协商的结果。 在非自协商模式下,需手动配置接口速率,避免发生无法正常通信的情况。默认情况下,以太网接口的速率为接口支持的最大速率。根据网络需要调整接口速率。由于网络用户较少,配GE接口速率为100Mbit/s,配置Ethernet接口速率为10Mbit/s。 在3台交换机接口下配置速率。首先关闭接口自协商模式,然后配置以太网接口的速率。 S1配置如下: [S1]interface Ethernet 0/0/1 [S1-Ethernet0/0/1]undo negotiation auto [S1-Ethernet0/0/1]speed 10

图4-7 S2配置如下: [S2]intterface Ethernet 0/0/1 [S2-Ethernet0/0/1]undo negotiation auto [S2-Ethernet0/0/1]speed 10 [S2-Ethernet0/0/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S2-GigabitEthernet0/0/2]undo negotiation auto [S2-GigabitEthernet0/0/2]speed 100

图4-8

图4-9 S3配置如下: [S3]int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S3-GigabitEthernet0/0/1]undo negotiation auto [S3-GigabitEthernet0/0/1]speed 100 [S3-GigabitEthernet0/0/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S3-GigabitEthernet0/0/2]undo negotiation auto [S3-GigabitEthernet0/0/2]speed 100

图4-10 测试结果: 通过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命令查看配置的信息是否与本人操作一致。 S1

图4-11 S2

图4-12 S3

图4-13 实验五 VLAN配置及Access接口 一、实验目的 1.掌握VLAN的基本配置 2.掌握Access接口的配置方法 3.掌握Access接口加入相应VLAN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内容 为了减少广播,提高局域网安全性,人们使用虚拟局域网即VLAN技术把一个物理的LAN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广播域。VLAN内的主机间可以直接通信,而VLAN间不能直接互通。这样,广播报文被限制在一个VLAN内,同时也提高了网络安全性。不同的VLAN使用不同的VLAN ID区分,VLAN ID的范围是04095,可配置的值为14094,0和4095为保留值。 Access接口是交换机上用来连接用户主机接口。当Access接口从主机收到一个不带VLAN标签的数据帧时,会给该数据帧加上与PVID一致的VLAN标签(PVID可手工配置,默认是1,即所有交换机上的接口默认都属于VLAN1)。当Access接口要发送一个带VLAN标签的数据帧给主机时,首先检查该数据帧的VLAN ID是否与自己的PVID相同,若相同,则去掉VLAN标签后发送该数据帧给主机;若不相同,直接丢弃该数据帧。 三、实验拓扑

图5-1 实验编制表

图5-2 四、实验步骤 步骤一 基本配置 根据实验编址进行相应的基本IP地址配置,使用ping命令检测各直连链路的连通性。

图5-3 步骤二 创建VLAN 创建VLAN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VLAN命令一次创建单个vlan,另一种方式是使用vlan batch命令一次创建多个VLAN。 在S1上使用两条命令分别创建VLAN10和VLAN20。 [S1]vlan 10 [S1-vlan10]vlan 20 在S2上使用一条vlan batch命令创建VLAN30和VLAN40。 [S2]vlan batch 30 40 配置完成后,分别在S1和S2上使用display vlan命令查看VLAN的相关信息。 步骤三 配置Access接口 按照拓扑,使用 port link-type access命令配置所有S1和S2交换机上连接PC的接口类型为Access类型接口,并使用port default vlan命令配置接口的默认VLAN并同时加入相应VLAN中。默认情况下,所有接口的默认VLAN ID为1。 [S1]interface Ethernet0/0/1 [S1-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access [S1-Ethernet0/0/1]port default vlan 10 [S1-Ethernet0/0/1]]interface Ethernet0/0/2 [S1-Ethernet0/0/2]port link-type access [S1-Ethernet0/0/2]port default vlan 10 [S1-Ethernet0/0/2]interface Ethernet0/0/3 [S1-Ethernet0/0/3]port link-type access [S1-Ethernet0/0/3]port default vlan 20

图5-4

图5-5 [S2]interface Ethernet0/0/1 [S2-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access [S2-Ethernet0/0/1]port default vlan 30 [S2-Ethernet0/0/1]]interface Ethernet0/0/2 [S2-Ethernet0/0/2]port link-type access [S2-Ethernet0/0/2]port default vlan 40

图5-6 配置完成后,查看S1与S2上的VLAN信息。

图5-7

测试结果: 可以ping通 VLAN2,不同VLAN不能PING通。 测试各个主机PC之间的连通性。 五、思考题 在本实验中,如果将S2的接口E0/0/5配置为Access类型接口,并划入VLAN30中,此时PC-1能否ping通PC-4?可以PC-1能否ping通PC-5? 不能ping通。

图5-8 知识拓展: (1)不同设备之间承载多个不同VLAN数据的链路类型为干道链路(Trunk Link)。 (2)Hybrid接口既可以连接普通终端的接入链路又可以连接交换机间的干道链路。 实验六 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一、实验目的 1.掌握VLANIF接口的方法 2.理解数据包跨VLAN路由的原理 3.掌握测试多层交换网络连通性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内容 VLAN将一个物理的LAN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广播域。VLAN内的主机可以直接通信,而VLAN间不能直接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跨VLAN相互访问的情况,因此,工程师使用三层交换机解决该问题。三层交换机是在原有二层交换机的基础上增加了路由功能,VLANIF接口是基于网络层的接口,可以配置IP地址。借助VLANIF接口,三层交换机就能实现路由转发功能。 本实验模拟企业网络场景。公司有两个部门——销售部和客服部,分别规划使用VLAN10和VLAN20,其中销售部下有两台终端PC-1和PC-2,客服部下有一台终端PC-3。所有终端都通过核心三层交换机S1相连。现需要让该公司所有三台主机都能实现互相访问,网络管理员将通过配置三层交换机来实现。 三、实验拓扑

图6-1 实验编址表

图6-1 四、实验步骤 步骤一 基本配置 根据实验编址表在PC上进行相应的基本IP地址配置,三层交换价S1上暂先不做配置。配置完后,测试销售部两台终端PC-1和PC-2间的连通性以及销售部PC-1与客服部PC-3之间的连通性。

图6-2

图6-3 步骤二 配置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通信 通过在交换机上设置不同的VLAN使得主机实现相互隔离。在三层交换机S1上创建VLAN 10和VLAN 20,把销售部的主机全部划入VLAN 10中,客服部的主机划入VLAN 20中。 [S1]vlan 10 [S1-vlan10]vlan 20 [S1-vlan20]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S1- Gigabit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access [S1- GigabitEthernet0/0/1]port default VLAN 10 [S1- GigabitEthernet0/0/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S1- GigabitEthernet0/0/2]port link-type access [S1- GigabitEthernet0/0/2]port default VLAN 10 [S1- GigabitEthernet0/0/2]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3 [S1- GigabitEthernet0/0/3]port link-type access [S1- GigabitEthernet0/0/3]port default VLAN 20

图6-4

图6-5 现在需要通过VLAN间路由来实现通信,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IF接口。在S1上使用interface VLANif命令创建VLANIF接口,指定VLANIF接口所对应的VLAN ID为10,并进入VLANIF接口视图,在接口视图下配置IP地址192.168.1.254/24。再创建对应VLAN 20的VLANIF接口,地址配置为192.168.2.254/24。 [S1]interface VLANif 10 [S1-VLANif10]ip address 192.168.1.254 24 [S1- VLANif10]interface VLANif 20 [S1- VLANif20] ip address 192.168.2.254 24

图6-6

图6-7 配置完成后,使 用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命令查看接口状态。

图6-8 实验结果: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主机PC-1和PC-3之间是否能够连通?

图6-9 实验七 静态路由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置静态路由的方法 2.掌握测试静态路由连通性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内容 静态路由是指用户或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需要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静态路由信息。相比于动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无需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配置简单,比较适合小型、简单的网络环境。 在由3台路由器所组成的简单网络中,R1与R3各自连接着一台主机,现在要求能够实现主机PC-1与PC-2之间的正常通信。本实验将通过配置基本的静态路由来实现。

图7-1 四、实验步骤 步骤一 基本配置 根据实验编址表进行相应的基本配置,并使用ping命令检测各直连链路的连通性。各直连链路间的IP连通性测试完成后(例如PC-1pingR1),尝试在主机PC-1上直接ping主机PC-2,发现无法连通,查看R1路由表。可以看到,R1的路由表上没有任何PC-2所在网段的信息。同样,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式查看R2和R3。 可以看到,R1的路由表上没有任何PC-2所在网段的信息。同样,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方式查看R2和R3的路由表。通过查看可以说明:在初始情况下,各个路由器的路由表上仅包括与自身直接相连的网段的路由信息。 现在PC-1和PC-2之间跨越了若干个不同的网段,要实现它们之间的通信,只通过简单的IP地址等基本配置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在3台路由器上添加相应的路由信息,可以通过配置静态路由来实现。 配置静态路由有两种方式:采取指定下一跳IP地址的方式和指定出接口的方式。 步骤二 实现主机PC-1与PC-2之间的通信 在R1上配置目的网段为主机PC-2所在网段的静态路由,即目的IP地址为192.168.20.0,掩码为255.255.255.0。对于R1而言,要发送数据到主机PC-2,则必须先发送给R2,所以R2即为R1的下一跳路由器,R2和R1所在的直连链路上的物理接口的IP地址即为下一跳IP地址,即10.0.12.2。 [R1]ip route-static 192.168.20.0 255.255.255.0 10.0.12.2 配置完成后,查看R1上的路由表。

图7-2 可以看到,R1的路由表上没有任何PC-2所在网段的信息。同样,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方式查看R2和R3的路由表。通过查看可以说明:在初始情况下,各个路由器的路由表上仅包括与自身直接相连的网段的路由信息。 现在PC-1和PC-2之间跨越了若干个不同的网段,要实现它们之间的通信,只通过简单的IP地址等基本配置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在3台路由器上添加相应的路由信息,可以通过配置静态路由来实现。 配置静态路由有两种方式:采取指定下一跳IP地址的方式和指定出接口的方式。 步骤二 实现主机PC-1与PC-2之间的通信 在R1上配置目的网段为主机PC-2所在网段的静态路由,即目的IP地址为192.168.20.0,掩码为255.255.255.0。对于R1而言,要发送数据到主机PC-2,则必须先发送给R2,所以R2即为R1的下一跳路由器,R2和R1所在的直连链路上的物理接口的IP地址即为下一跳IP地址,即10.0.12.2。 [R1]ip route-static 192.168.20.0 255.255.255.0 10.0.12.2

图7-3 配置完成后,查看R1上的路由表。

图7-4 配置完成后,在主机PC-1上ping主机 PC-2,发现仍然无法连通。原因在于现在仅仅实现了PC-1能够通过路由将数据正常转发给PC-2,而PC-2仍然无法发送数据给PC-1,因此,同样需要在R2和R3的路由器上添加PC-1所在网段的路由信息。 [R3]ip route-static 192.168.10.0 24 Serial1/0/1 [R2]ip route-static 192.168.10.0 24 Serial1/0/1 配置完成后,查看R1、R2和R3上的路由表。

图7-5

图7-6 测试结果: 测试主机PC-1是否能够与PC-2正常通信?

图7-7 实验八 RIP 一、实验目的 1.理解RIP的基本原理 2.掌握RIPv1和RIPv2的基本配置 3.掌握使用display与debug命令测试RIP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内容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协议)采用了Bellman-Ford算法,最大的特点就是配置简单。RIP协议要求网络中每一台路由器都要维护从自身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RIP协议使用跳数衡量网络空间的“距离”;从一台路由器到其直连网络的跳数定义为1,从一台路由器到其非直连网络的距离定义为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则距离加1。RIP允许路由的最大跳数为15,因此16即不可达,可见RIP协议只适用于小型网络。目前,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它们都是基于UDP的协议,使用UDP520端口收发数据包,其中,RIPv2是基于RIPv1的扩展,能够携带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