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概览 医药行业分类 广义的医药行业分为医药生产、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其中,医药生产行业包括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
来源:雪球App,作者: pandengzi,(https://xueqiu.com/8616981716/165472282)
医药行业分类
广义的医药行业分为医药生产、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
其中,医药生产行业包括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加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及设备制造、制药设备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等八个子行业。
它的上游行业包括种植业、化工、能源等行业,下游是医药流通企业及医疗服务机构。
医药流通行业,即医药产品流动与交易的行业,它处于医药商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介地位,一般分为批发和零售两大流转环节。
医药批发业务主要是为药品生产企业或其它分销商提供分销、物流配送服务;
医药零售是医药批发的下游,通过药店、医院将药品送达患者。其下游行业还包括保健、医疗保险等行业。
医疗服务又分为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部分板块。
医药生产行业的特征
弱周期性:发展较少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技术密集性:高新技术吸纳能力强,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高。
高投入、高风险性:新药在开发和生产方面,研发周期更长、不确定性更高,生产工序更为复杂;市场进入壁垒高。
高收益性:专利产品在专利有效期内产生垄断,在受益期内能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医药生产行业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1万亿元,同比增长8%,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期整体水平4.2个百分点。
实现利润总额0.35万亿元,同比增长7%,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期整体水平10.3个百分点,医药制造营业收入利润率约为13.2%,较上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期整体水平7.2个百分点。
供给端,医药制造行业正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鼓励药品创新。
需求端,医药卫生总费用支出年增长10%-15%,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持续积蓄需求潜力。医药制造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2023年医药生产各子行业营收和利润情况:
化学药品制剂、生物药品制造、医疗器械及设备营收增长较快,增速分别高于医药工业平均水平3.5、2.4、3.6个百分点。
中药饮片加工、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中成药生产分别低于医药工业平均水平12.5、2.9、2.7、0.5个百分点。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虽然增速较低,但营收及利润占全行业比重仍较大,也是值得持续进行关注的行业。
在最值得关注的化学药品制剂、生物药品制造、医疗器械及设备三个子行业中。按照产品特点,又可以细分为仿制药、创新药、疫苗、CRO、医疗器械等板块。
仿制药
仿制药是专利药专利到期后申报制造相同的药品,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2、和原专利药的适应症剂型规格给药途径一致,3、生物等效,4、质量符合标准,通过GMP认证。
除了到期仿制,还有另一种突破专利壁垒的方式,就是寻找类似的但没有专利的化学结构。
在原专利药的基础上进行分子改进,如果和原专利药等效或略有改进就是me-too药,如果药效明显提升,就是me-better药,这种仿制方式不需等待到期就可以和原专利药一同进行销售。
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国内很多仿制药疗效品质标准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产生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就是以原专利药为标准,重新检测仿制药是否达标。
良药淘汰劣药,这一过程会造成现有竞争格局的改变,没有能力做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会让出自己的市场份额,被能通过评价的企业抢占。
所以,梳理仿制药公司主要的产品线,看它进行一致性评价的推进情况,就能了解其未来前景。
另外一个影响仿制药公司的政策是降低甚至取消进口药的关税,国内仿制药公司将面临市场和价格双重压力,发展前景布满荆棘,倒逼药企进行创新药研发战略转型。
代表公司:恒瑞医药、信立泰、中国生物制药
创新药
药品注册分类中的I类药,虽然叫创新药,但在国内市场上,主力仍然是研发类似于国外专利的药物和疗法,是在相同的理念、思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也属于me-too类。有名的恒瑞医药、复星医药都是以此类药品为主。
做first in class的突破性创新药成功率低、成本高、时间长,没有很强的研发实力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很难支撑。
最近几年,随着模仿创新的积累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已经能够给突破性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
为了加快创新药的发展上市,药监局发布了优先审评审批、MAH制度、临床试验数据国际互认等制度。
目前国内创新药市场,尤其是生物药、小分子靶向药等领域大放异彩,部分生物药企业已经能够站上创新一线,紧跟世界前沿。
举个例子:信达生物,主要研发抗体、融合蛋白、CAR-T及小分子药,治疗肿瘤、代谢、免疫和眼底病等。
2023年的10亿收入来源于新开发药物PD-1,毛利率88.1%,2023年度研发开支12.6亿元,信达生物有丰富且高质量的研发管线,未来成长潜力巨大。
与信达生物类似,君实生物7.8亿收入来源也是PD-1新药,但是销售能力弱于信达,2023年中报显示,信达君实销售收入分别为9.8亿和5.7亿,差距进一步拉开。
所以,对于创新药企来说,不仅要有很强的战略眼光和研发能力,还要有配套的销售队伍,在此基础上结合银行和资本市场提供的资金支持,才有希望从竞争激烈的创新药市场脱颖而出。
代表公司: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再鼎医药
疫苗
生物药前沿领域,除了抗癌药,另外一个较重要的就是疫苗。
疫苗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目前我国还是以预防性疫苗为主。
从费用承担的角度看,疫苗分为由国家支付的一类疫苗和自愿注射自掏腰包的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属于公共服务,使用范围更加广泛、需求也更稳定。相比之下,二类疫苗在供给和需求面均不理想。之前因冷链运输问题导致疫苗失效的事故更是给二类疫苗市场以沉重打击。
由于我国医疗知识普及不够,消费者对疫苗认识不足,对自愿付费注射的二类疫苗的需求不高。二类疫苗市场还依赖于事件推动,典型的如流感疫苗和HPV疫苗。
一方面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二类疫苗接种渗透率将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2018年长生事件的影响,国家政策从严监管,对于业内规范经营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态势。
研发管线丰富,布局长远的疫苗企业将强者恒强。
代表公司:康泰生物、智飞生物
CRO
CRO公司就是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这个行业的公司近几年扩张较快,2016-2023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42%,全球产值约4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研发外包主要包括临床前研究外包和临床研究外包,临床前外包相对来说技术含量更高,利润率更好,临床研究偏向于体力劳动。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创新药的强势发展给CRO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RO公司由跨国CRO的分支机构、合资公司、本土CRO公司几类,主要集聚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有传统型、创新型、结果导向型、风险共担型。
传统型CRO按合同订单收取研发服务费,创新性会设置里程碑式付款,结果导向型是按照合同进度进行奖励和惩罚,风险共担型企业会主动承担失败风险但也会分享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