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国际组织中的“中国面孔”

2023-07-14 08:12:22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国际组织中的“中国面孔”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功迈出重返世界舞台的关键一步。然而从那时起之后的30年间,很少有中国人参与联合国高层职位的竞选,其他非联合国系统的国际组织领导层中也鲜有“中国声音”。这种局面直到世纪初才开始改变,这其中,“海归”人士扮演了关键角色。

一执掌国际经济组织

在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三大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中,中国人通过不断努力,成为其中的重要力量。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林毅夫(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朱民(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张月姣(美国乔治顿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等。丰富的海外求学背景让他们更懂得国际规则、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因此,在与世界打交道时更加游刃有余。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感叹:“除非特别特别优秀,否则你在世界银行无法立足。”1978年,章晟曼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中国留学生。1995年,年仅38岁的他成为世界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副行长,开创了“中国面孔”参与高规格国际经济事务的先河。章晟曼说:“中国人在国际经济组织中起步晚了,但这不等于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些东西,我算是作尝试,为后来人开路,有一些参考。”

2008年,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一直以来,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主要来自欧美国家,他们基于西方经验,提出了“华盛顿共识”,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扩大自由化与私有化,同时应推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对此,林毅夫并不认同。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国家不应当照搬所谓的“理想模式”,只能根据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世界银行工作期间,林毅夫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并与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共同探讨适合各国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2012 年 6 月,结束任期时,世界银行评价道,在林毅夫任职的四年中,加快了中国与世界银行、各国政府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在制度创新方面有独立的贡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与世界银行并肩的国际金融组织,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IMF 通常在各国发生危机时,扮演“救火队长”的角色。2010 年2月24日,朱民被任命为 IMF 总裁特别顾问。当天,英国《金融时报》评价称“这一最新信号表明,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2011年7月13 日,时任 IMF 总裁拉加德正式提名朱民为 IMF 副总裁,朱民成为进入该组织最高管理层的第一位中国人。留学美国的教育背景、流利的英语与丰富的决策经验,让朱民在美国华盛顿大受欢迎。一些美国同行称他为“最能体现中国现代决策层风貌的人物”之一。在任职 IMF 副总裁的五年间,朱民领导 IMF对脆弱国家、小型经济体与低收入国家开展业务活动,对 IMF 的风险管理框架,IMF 与世界银行联合举行的年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 这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不断上升的生动体现,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业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属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朱民正是其中的积极推动者。

与此同时,作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兴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发起国,“中国声音”也愈发响亮。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2015年8月24日,金立群被正式任命为亚投行候任行长,并于2023年实现连任。在他的带领下,亚投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均给予亚投行“3A”级的最高信用评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给予亚投行零风险的权重。亚投行的成员遍布除南极洲外的所有大洲,成员数量从57个创始国上升到105个。亚投行是中国承担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