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万以上可用资金,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感觉这问题之所以格外被人关心,重点还是在于1000万……
但是吧,1000万和1个亿其实是一样的啊。
都只是口袋里的一笔闲钱啊对不对!
所以啦,资产配置建议是一样的。(无法反驳)
所以我们直接抛开前半句,来谈谈后半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为了让最后的建议更有说服力,以下会采用系统性的论述方式。
1.什么是资产配置?
所谓资产配置,通常是指投资者根据自身的目标、风险偏好等,将资金按照一定比例配置于各类资产,如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另类投资及现金等,在获得相应回报的同时,将风险降到合理的水平。
2.为什么进行资产配置?有什么价值?
资产配置的一个核心目标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总的回报;或者在回报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总的风险。实证研究表明,投资组合收益率90%的波动,取决于资产配置决策。
资产配置是决定财富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一项关于针对美国82只退休基金进行10年的投资绩效调查指出,90%决定长期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是资产配置,而只有10%是因为投资标的和市场时机选择及其它等因素。
一个现实问题是,没有任何一个资产可以持续带来稳定的回报。
而如果我们的投资收益率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则无法战胜长期的通胀,尤其是追求较高生活水平的“中产”。大家可以百度一个词:奢侈生活价格指数。福布斯杂志从1976年开始追踪该指数,是用来反映奢侈品价格变化的数据。2011年9月27日,美国《福布斯》指出,从1976年创立以来,奢侈生活价格指数已从100点,涨至2010年的逾900点,奢侈品价格涨势“一发而不可收”。 根据《福布斯》的统计显示,相比于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3.6%的增速,奢侈生活价格指数同期的增幅达到4.5%。要追上该指数,需要在35年间,持续获得每年7%左右的投资回报率,这并非易事。
3. 哪些因素对资产配置影响比较大?年龄、风险偏好、还是可投资资产的规模?
在设计资产配置之前,最重要的是先要理解自己所处的财富周期。援引《资产配置的艺术》一书,当投资者在创造财富和实现财富的主要阶段中进行时,他们的需求和关心的焦点会发生变化,同时,与他们的投资组合相适应的资产种类也会发生变化。
财富播种阶段:在开始阶段(或者称之为“财富播种阶段”),投资者主要关心的是基本需求,如住房、医疗保健、食物、衣服以及保险。
如果还有盈余的资本,投资者应该考虑较容易理解、有较好流动性的资产种类。这样的资产种类通常包括现金等同物(货币基金,余额宝之类)、国内权益以及国内固定收益证券,持有方式包括直接持有或共同基金持有。(以购房行为来对标,此阶段往往是发生首次购房)
财富建立阶段:当投资者进入增长阶段(或者称之为“财富建立阶段”)后,他们的需求有所增长,将教育、生活方式的改善和资产的代际转换纳入进来。
同时,他们可以投资的资产种类范围也有了扩大,不仅可以投资财富播种阶段的资产,也可以将国际权益、国际固定收益证券、房地产和房地产投资信托——也许还有与商品相关的投资,纳入进来。
当前所谓的白领、中产,大多处于财富建立的阶段。(以购房行为来对标,此阶段往往是发生二次置业,改善居住条件,并增持投资性住房)
财富实现阶段:在一些情况下,当投资者通过投资清偿(liquidity event,如并购、证券发行或继承)获得了高额财富时(也就是在“财富实现阶段”),他们的需求可能会再次增长,慈善和多处房产的保有被纳入进来。
在这个阶段,投资者可能会考虑在财富播种阶段和财富建立阶段可投资的资产之外,进一步扩大所投资的资产种类的范围。这些更为高级的资产种类可能会以流动性较差、估值和定价频率较低、产品更为复杂为特点。这些资产包括风险投资和绝对收益投资,如某些种类的对冲基金、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私募股权投资和私人地产等。(此阶段往往达到了王健林所说的实现了“挣了一个亿的小目标”,开始追求情怀)
4.普通人怎样做资产配置?
1). 到底都有哪些资产类别?
我们常说“不要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也就是说要进行组合投资。大体上分为三大类资产(三个篮子):
第一类通胀保值、核心增值型资产(跑赢CPI)
投资此类资产的目标是对抗通胀。我们目前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2%左右,想要跑赢名义CPI,配置“通胀保值型”资产,比如国债债券以及实物资产,包括房地产、能源、自然资源、大宗商品、基础设施等。比较典型的是国债(高信用等级)、黄金(保值品)等。日常生活中,我们配置一些保本型理财产品可以达到此类目的。
第二类风险降低型资产(跑赢GDP)
配置此类资产的目的是不给国家GDP“拖后腿”,收益对标是信托产品收益率,但不希望承担股票投资的波动率。2017年上半年我国的GDP增速为6.9%,如果想要不拖国家后腿,就要配置一些所谓“风险降低型”资产。比较专业的界定范围是所有类别的固定收益投资(包括但不限于对国内、国际、新兴市场和高收益债券进行的投资)、比国债信用评级低的信用债、非标类债券绝对收益投资工具(如量化对冲基金),以及一些绑定大型企业商业信用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一些债券型公募、混合型公募、带量化策略的公募,以及优选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是较为常见的投资品种。
第三类成长型资产(跑赢M2)
此类资产的业绩比较基准是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目前国内的M2增速为11%左右,也就是说要跑赢“印钞“”速度,需要配置一些所谓“成长型”的资产,典型的包括股票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不良资产及投机型投资等高风险投资。普通投资人可以接触的产品,包括偏股型公募基金(去年做的好的能达到两位数的收益率)、众筹(天使投资的一种形式)等等。
2)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是什么?
所以资产配置的逻辑,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三条:
第一条要根据你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设计一个组合,这个组合是要把上面这三类资产进行搭配。
第二条,在大类资产类别中,选择具体的产品,比如风险降低型的资产中,具体选择何种产品。
第三条,就是投资后的定期检视与动态调整。不过,组合比例的设计,具体产品的筛选,需要借助专业的力量,因为金融市场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
3)在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如何处理好投资与保障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投资理财之前,我们一定要先解决保障性配置,也即保险。保险是什么?保险就是为了年老时有所养,疾病时有所医,意外时有所治,防止让疾病、意外抢走辛辛苦苦几十年所赚的钱,一病回到解放前。保险是资产配置的前提和基础保障,因为作为中产,你往往是家庭的收入主力,一般都需要配置的是一份寿险、一份重疾险、一份意外险和一份医疗险,目的是在发生意外时,依然可以维持家庭生活在3-5年内不被显著影响,所以保额一般是家庭收入主力的年收入的5-10倍。
4)如何设计投资组合的配比?
这个给大家介绍三个思路。
第一,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其中,保险配置占家庭资产的20%,这是保命的钱;通胀保值型资产占比40%,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所谓保本升值的钱,不追求高收益,而是持续稳定的收益分红,高信用等级的债券、分红险等;成长型资产占比30%,这是钱生钱,重在收益,风险较高;此外10%用于要花的钱,可配置流动性极高的安全性资产,如货币基金。
第二,六四法则:这是主权基金、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常用的配置模型,即60%资产投资于股票类资产,40%投资于债券类资产。普通投资人可以直接投资于两类资产的指数型基金。
第三,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在20年代80年代中期,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会投资组合开始进行调整,从之前相对保守的被国内股票和债券主导的资产组合逐渐调整为风险更为分散的,可以在更低的风险水平下带来更高预期收益的权益类投资为主的资产组合。50%配置于成长型资产,通胀保值与风险降低型资产各配置25%左右,具体见下图:
2015年耶鲁捐赠基金的财报显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耶鲁大学积极奉行捐赠基金会中以风险分散和权益投资为主导的投资策略,获得了非凡的收益。在过去的三十年当中,基金会的收益表现远超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13.9%并且大幅超越传统的有价证券的收益表现。相比之下,同期国内的股票资产年化收益为10.7%,国外股票资产年化收益为8.7%,国内的债券年化收益为7.1%。
以上。
感谢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